王綺夢說:“你知道嗎,在我十五歲的時候離家出走,那個時候我認識個搞音樂的,我坐著他的大篷車隨他去各個地方……”
“沒過多久,他甩了我,他把我留在陌生城市,身無分文。為了錢,我什么活都干,撐了一段時間,情緒很低落,我想到了死,是一個警察救了我。”
“后來我被送到心理治療醫院,在那里漸漸好起來,也是在那學的心理課,上了正規大學,工作奮斗,結婚又離婚,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她一口氣說完,舒服不少。
而對于鮑余,就像是聽過一場漫長的電影,他從口袋里掏出一只口琴,吹起《紅河谷》的歌謠:
“在這里有個人會孤獨,你眼中的離愁寫著迷霧。”
王綺夢用信紙折了一架紙飛機,哈了口氣,飛出的紙飛機盤旋在山谷中。
……
又經過長達十天的偵查,案件找到了突破口。
警方順著女死者曾經懷孕這一點,在各個婦產醫院問詢,找到幾個疑似死者的人。
其中有一名女性名叫洛麗,十六歲,一年前曾經在醫院檢查出懷孕,本來都定了下次的復診時間,交了錢,卻遲遲未來,也未留聯系方式。
警方根據這條線索,在檔案庫取得洛麗的資料,走訪了洛麗的家。
是在一個農村里,洛麗是個棄嬰,后來被這戶人家收養。
大約在兩年前,被一個叫做葉曼笙的女子帶走,這個葉曼笙是知名畫家,同時也是逸美畫院的校長。
她發現了洛麗的繪畫天分,將她帶去逸美畫院,此后兩年,這家人與洛麗再無聯系。
警方在洛麗的房間找到一個鐵盒,鐵盒里有一個牙齒,這個是洛麗在十二歲脫落換牙留下的。
而法醫根據牙齒中的牙髓與死者DNA比對,最終確定,這名女死者,就是洛麗。
在確定了死者的身份之后,警方進入逸美畫院,展開調查。
靈月桂和祝君富,對逸美畫院的負責人葉曼笙做筆錄。
她是國內頗有名氣的畫家。
作品中有一種抑郁到窒息的頹廢風,一年前她最新力作《頂峰》,畫的是在山頂上,站著一個渾身是傷的女孩。
這幅畫有人出三千萬想要買下,葉曼笙不賣。
許多評論家說,這幅作品是葉曼笙創作的頂峰。
此刻她坐在寬敞的辦公室內,身后的墻上正掛著這幅油畫《頂峰》,一旁的落地窗可以看到攬月山的全貌。
葉曼笙年約三十八歲,樣貌瘦小精致,蓬著頭發。
一身波西米亞花色的寬大連裙,手中夾著細長的摩爾香煙,說話時跳躍的厲害:
“洛麗是我兩年前在一個村子里發現的,那天我在村中隨處走著,聽見一女孩正在很大聲的哭墳,這人就是洛麗。”
“她哭的是一個陌生的死人,哭墳是當地的一種習俗,她說這樣哭一天可以賺200。”
“我和洛麗交談了一會兒,我發現她的書包里有幾張涂鴉畫,我看出了她的天分,她很像我的小時候,無論是從模樣還是性格上。”
“我想幫她,就問她要不要和我學畫,我說你的人生值得擁有更好的。她想了想,就隨我進入逸美畫院。”
“她確實很有天分,是我教過的最好的學生,她未來的成就,一定遠勝于我,我把一切所能都交給她,對她放縱自由,她是這個學校唯一可以隨時離開下山的人。”
“我給她錢,帶她去巴厘島和尼羅河,讓她多看看這個多彩世界。可是,一年前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