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只能說明車內有易燃物助燃物,況且汽油一被點燃,那兇手不是把自己也給炸死了。”
“我記得司機說,車上當時有十個人,可我們發現的尸體是九具。”
“對,當時應該是有十個人,其中一個人是兇手,他留下了一個炸彈。”
“炸彈?”
鮑余又確定了一次,“你是說車上有炸彈?你怎么能確定?”
“全靠找到了這個東西。”
祝君富的手中,有一個大約四五厘米的薄薄的鐵片,上頭鉆了幾個洞,好像是某種零件。
“這是什么?”鮑余問。
“這是鬧鐘,哦……”
他糾正道,“確切地說,是石英鐘內部的原件。”
“你的意思是,這個東西是用來做定時炸彈的裝置?”
“對,只要是定時炸彈,它里面都會有些金屬鐵片零件之類,而我們在現場找到這個石英鐘零件,應該就是用來給炸彈定時的。”
“就這么一個小碎片,你能確定是石英鐘?”
鮑余覺得有點震驚。
“之前參加培訓,學了一點,我肯定,這個鐵片是石英鐘里面的裝置。”
祝君富輕描淡寫地回答。
看似每一個輕描淡寫,其實當初光記這些零部件,就花了祝君富好幾個通宵了。
所以有時必須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至此他們得出結論,案件并非意外,而是有人蓄意將定時炸彈放在車.上,制造了這起爆炸。
隨后二人將此消息上報。
上面經過商議,將此案當做惡性犯罪案件處理,必須盡快捉拿這個炸彈犯。
現在要做的,就是確定案件的目標,嫌疑人。
……
大約兩個小時后,祝君富和鮑余回到辦公室。
鮑余找出了一塊黑板,將搜集得來的要點記錄在黑板上。
接著又去泡了兩碗面,今天晚上真是別想睡了。
也在此時,祝君富收到了新媒體部李圓圓發來的影片。
影片是客車爆炸之前,車內監控記錄的片段。
鮑余和祝君富坐在電腦前,將這些片段前前后后看了幾遍,并無可疑,焦點就在爆炸前的最后三分鐘那上面。
由于車內監控的攝錄是上傳云端,需要有個緩沖時間。
所以視頻最后只拍攝到了爆炸前三分鐘,車廂內的畫面。
可以看到的是在畫面中,車廂內,最后上車的,正是一個提著一個白色麻布袋的瘦小男子。
他戴著鴨舌帽和口罩,樣貌上看不清楚。
畫面顯示,這名男子上車之后,朝后座張望了一下,回過頭。
又再次轉頭,回頭,而后坐在前排的座位上,把麻布袋往座位下一丟,之后他跳下了車。
“就是他了!”
鮑余將畫面定格,“就是這個人,他應當就是我們要找的嫌疑犯。”
他來到黑板前,開始劃著寫著。
“我們來確定一下這個嫌疑犯的特征。首先,這是一個土質的定時炸彈,雖說不算太高級,但能夠了解炸彈結構,這人化學知識一定要好。”
“還有,爆炸的車輛是中型客車,屬于臨時停靠的,附近都沒有站牌,這個嫌疑人為什么會來這里?他怎么知道這里可以停車?”
“那么他有可能就是住在這附近,加上他有外地口音,所以有可能是租在這里打工的外地人。”
“那么他的動機呢?動機是什么?”祝君富問了一句。
“報復。我覺得是這樣,在這個車上,應該是有他想要報復的人。”
鮑余走到電腦前,將視頻又倒退了一下,“你有沒有發現,他在上車后,朝后頭看了一下,是在尋找目標,這個車上應該有他想要殺死的人。”
“是有這個可能,不過你認真看,這個人是向后看了兩下的。”
“兩下?”
畫面顯示,這名男子一共朝后座看了兩次。
“如果我要殺死一個人,我和他有深仇大恨,那么他的樣子,我可能只是瞄一眼就知道了,化成灰也認得,可以這么理解吧?”
“但是,這個男人朝后看了兩下,顯然他需要再次肯定這個車上——那個他想殺的人是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