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經理道:“別這樣說啊!什么領導不領導的?多生分!咱們是好朋友,現在、以后都會互相幫襯。”
祝廠長端起酒杯道:“我比你小十歲呢,以后我喊你黃老哥,這杯酒我干了,有要我出力的地方,我一定盡力而為!”
……
三水縣城在長江北岸,離東海直線距離五六十公里,離長江的直線距離也差不多這么遠。
這里水資源豐富,是個旱澇保收的好地方,九幾年發大水,都沒怎么影響到三水縣的收成。
黃瀚乘坐的公共汽車晃晃悠悠走在馬路上,這是一條國道,一大半已經修成了柏油馬路,還有不少地段是石子馬路,正在修路的地段也不少。
以后十幾年整個國家都在大興土木,修路的地方多不勝數,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出行真是受罪,妥妥的是風塵仆仆。
乘客四十幾人的公共汽車早上六點半準時發車,一直到了下午三點才開上了中國人獨立建造的第一座長江大橋。
這是一條鐵路、公路兩用大橋,在此時瞧上去確實雄偉壯觀,有些大國泱泱的氣魄。
有關于這道大橋的描述,七八十年代的絕大多數小學生耳熟能詳,因為學過這段課文,還是必背內容。
成文閣、張春梅等等頓時興奮起來,都從打開的車窗探出身子東張西望。
開車的駕駛員被嚇著了,立刻大聲阻止,命令小朋友們不可以探出身子,那樣做了太危險。
其實這時橋上的車真的不多,再過六七年,這道大橋就會成為瓶頸,運氣不好,排隊過橋的時間超過從三水縣開到橋下的時間。
沈曉蓉和成文閣都來過省城,而且不止一次,黃瀚來過的次數記不清,但那是后世。
小孩子要有小孩子的覺悟,黃瀚也和小伙伴們一起觀看橋頭堡,表現出興致勃勃。
廣播電臺有人接待,晚上住電臺招待所,都是四張床一個房間,沒有電視機,沒有衛生間,每張床的下面都有一大一小兩個掉了不少瓷的搪瓷盆。
晚飯用不著花錢,接待方安排在招待所食堂用餐,四菜一湯蠻實惠。
第二天八點鐘去離招待所不遠的廣播電臺排練,幾個領導沒有定下來怎么錄音,聽黃瀚、成文閣、張春梅、劉曉莉分別跟著樂隊唱了三遍。
下午沒有安排正式錄音也沒有再次排練,應該是領導們要開會決定如何錄音。
幾個領導吃完午飯都要午睡,孩子們興奮著呢,哪里可能睡得著?
黃瀚提出在招待所附近轉轉,得到了沈曉蓉幾個一致贊同。
……
……
……
……
……
謝謝書友們的支持!給大家拜早年嘍!祝書友們心想事成,身體健康永遠不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