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舟板起面孔訓斥黃瀚,告訴他,黃道乾心眼小、膽小、摳門、斤斤計較并不能說明什么,總而言之黃道乾是本分、踏實的。
當然要用他這種絕對不偷不拿而且喜歡較真的人做保管員。
聽了黃道舟的一席話,黃瀚終于認識到“姜還是老的辣”。
黃瀚了解不少人的性格、長處、短板,那是因為看到了三十八年的風云變幻。
黃道舟可沒有穿越者的福利,他完全靠自己的判斷力。
看來以前的黃道舟還是被貧窮束縛了手腳,扼殺了判斷力和想象力。
如今一朝權在手,意氣風發的黃道舟倒是有了舉重若輕的氣度。
簽了承包協議后,廠子的效益跟自己和全部職工的收入息息相關,黃道舟不怕別人說任人唯親。
他安排黃憲誠擔任新車間的生產組長,管理一個班組的十二個青年工人。
液壓元件廠第一個月根本沒有盈利。
但是手里有流動資金為人豪氣的黃道舟根本不在意千兒八百塊錢。
他知道只要不再要求物資局出面擔保借銀行貸款,局里暫時不會來干涉液壓元件廠的經營。
他不僅僅按時全額發放了工資,還根據工作態度、工作量給認真干活兒的不到四十個干部、職工發了五到二十塊錢的獎金。
這錢不少了,沒有滿三年還在學徒期的工人才拿二十四塊錢徒工工資。
黃瀚至今都記得高一輟學頂替黃道舟進煤球廠上班時,徒工工資也就是三十塊而已,那時已經是一九八六年的冬天。
八二年的物價上漲不算太厲害,因為副食品的價格還算穩定。
感覺工資太少,錢不夠用的主要原因是,風氣在不知不覺中變了,出現了新的三大件。
在大城市已經沒人提“三轉一響”,開始談“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
這三樣東西加起來,挑便宜的買也得接近兩千塊錢,要是買稍微好點的恐怕要三千。
這樣的花費,對于平均工資五六十塊錢的滬城人來說都是個沉重的負擔。
工資都是國家規定死的,如果沒有獎金和浮動工資,往后的日子真的沒法過。
液壓元件廠以前效益好的時候也沒拿過獎金,因為那時沒這規矩。
廠子這兩年都是在微虧,廠長和支書又都是循規蹈矩的,干部職工當然沒見過獎金。
黃道舟承包上任的第一個月就讓一大半職工到手了實惠,太多苦慣了的職工偷偷的把一兩張票子藏在了襪子里。
拿多少工資老婆或者老媽都是知道的,這錢得上交老婆留著養家糊口,上交父母留著攢起來結婚用。
好不容易拿了十幾塊錢獎金,當然要偷偷的藏起私房錢。
七八個第一回拿到獎金的徒工都有點“小人發財如受罪”的小激動。
……
……
……
……
過往的君子請留下推薦票,月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