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到了街道辦,當天就批了,因為黃錦蘭家有兩個待業青年,本來就屬于扶持就業的家庭。
街道辦主任還幫著打電話聯系工商所,指點徐若男該怎么辦手續,半個月時間就拿到了營業執照。
徐若男暫時沒有雇人,都是自己打理生意,她暫時沒法也不敢去南方進貨,都是從自由市場的二道販子手里批發。
第一次進貨時,黃錦蘭帶著徐勝男自始至終陪著五丫頭。
有了黃錦蘭這個老商業在一旁盯著,二道販子還就真不敢欺負人,給的貨還算地道,價格也公道。
雖然貨物已經最少過了兩道手差價不大,但是好在徐勝男租下的是個三十幾平方米的鋪子,買東西的人信任度高一些,她的生意還算好做。
黃瀚臨走時就特意叮囑徐若男放開手腳,店面不能小,市口不能差,用不著擔心扎堆,街面上的服裝店越多越好。
并且表態起步階段用不著怕虧本,本錢不夠時,再給她出四千塊都不成問題。
有了這個承諾就是堅強的后盾。
滬城做服裝生意的個體戶已經開始多了起來,店面房的價值一直在飆升,租金越來越貴。
徐若男舍得出一年一千二百塊的高額租金,服裝店的位置不錯。
滬城職工的平均工資一年也就是五六百塊,這房租相當于兩個職工一年的總收入,確實不低。
舍得投入才能得到回報,徐若男下對了第一步琪。
第一個月拋去房租、費用和她的工資賺了接近一百塊,寫來的信中,字里行間流露的都是喜悅。
這一次來信已經不僅僅是流露出喜悅了,而是有了豪情壯志,居然要求舅母擴大“雙肩包”的生產。
因為她賣出兩百只“雙肩包”就賺了六百塊的差價,這個月的純利潤將要達到七百多塊。
賺著錢了的徐若男膽子大了許多,她已經雇傭了一個女孩子幫忙,基本工資給四十塊錢,生意做得好發獎金。
這個才十七歲的女孩子叫周繼紅,原本是來滬城做小保姆的,這也是八十年代初期農村妹子進城打工的首選。
誰知主人家挑剔,嫌這嫌那,她只干了一個月人家就不要她做了。
她六神無主地縮在墻角抹眼淚時,正巧被回家的徐若男瞧見了。
徐若男本性善良,問清楚了小姑娘的情況后把她領回了家洗臉吃飯。
現在這個女孩子不僅僅做營業員,晚上還睡在店里。
她喜歡做營業員,心情好著呢,每天都樂滋滋面對顧客,因為用不著伺候人了,覺得有了尊嚴。
賣“雙肩包”是徐若男服裝店的主要財源,她當然希望能夠多多拿貨。
這段時間接二連三寫信,要求舅母多找些工人,多生產“雙肩包”。
張芳芬當然希望看到徐若男生意做得好,得知她已經賺了不少錢,真心替她高興。
見黃瀚談起這件事,點頭道:“是啊!做‘雙肩包’簡直是穩賺不賠,是應該多請幾個人。”
“咱們家相當于在滬城有了店面,做‘雙肩包’、衣服拿去賣肯定能賺不少錢,我家干脆把計劃中的廠子辦起來。”
“嗯!老宅砌好就有了地方,是可以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