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外國,在那里安家了也能記得?”
“胡扯,我干嘛要去外國?我為什么要在外國安家?”
“我不是聽你說過你家有親戚在國外么?”
“嗯!我都記不得什么時候跟你說過了,你的記性真好。”
“現在資本主義的美國、英國條件那么好,你家的親戚沒跟你說什么嗎?”
“噓,你小點聲,這些話不能亂說。”
黃瀚壓低聲音道:“那是事實,我們國家跟人家的差距太大,現在已經改革開放了,瞞是瞞不住的。”
“唉!我們家的親戚過年時跟我爸爸媽媽說,要我把主要精力用來學英語。”
“對啊!學英語最有用,我也一直在用心學。”
“可是我不想去英國讀書。”
“你現在還小,過一兩年你就想通了。”
“你成績那么好,有沒有想過去外國讀書?”
“沒有!這個想法對于我來說不切合實際,但是你不一樣,有條件還是應該出國走一遭。
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底蘊深厚,你出去了肯定能夠增長見識,肯定能夠學到西方的新知識。”
“我爸爸媽媽也是這么認為的。”
“所以我才說你以后會定居在國外。”
“不會的,我,我,我們不說這個了,好煩,走,我們練琴去。”
“成文閣、張春梅,走啊,我們去排練,錢愛國,別想那只斷了線的風箏,走吧!”
學校布置了教育局下派的五一節演出任務,演出地點是人民劇場,應該是縣里表彰先進工作者后的文娛演出。
沈曉蓉、張春梅和黃瀚、成文閣幾個算得上是三水縣名人,有了文藝匯演當仁不讓。
他們這兩天在排練《紅莓花兒開》、《小城故事》,保留曲目《老師慢些走》那是主辦方縣工會明確指定的。
……
快樂且無憂無慮的日子過得飛快。
轉眼間過了清明節,又到了小學生寫一篇祭掃烈士墓的作文時間段。
四月中上旬的四二班教室里,張春梅在朗讀黃瀚剛剛完成的作文,身邊圍了十幾個小伙伴。
“春花無限好,柳絮滿天飄,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今天我滿懷喜悅之情和實驗小學的師生們一同來到烈士墓前告慰先烈,先烈們的血沒有白流,老百姓再也用不著吃糠咽菜,正在奔向小康……”
自從去年的那個清明節過后,張春梅養成了習慣,每一次都要看看黃瀚的作文,而且至少看三遍。
今天她讀了黃瀚這篇滿是喜悅之情的祭掃烈士墓的作文,覺得無法理解,問道:“黃瀚,你這樣寫真的可以嗎?”
“你認為呢?”
“我覺得寫得很好,可是這作文滿篇都洋溢著喜慶,總是覺得不太妥當。”
“嘿嘿!我的心情不錯,真的沒有步履沉重,更加沒有一絲悲傷,就跟有的人家辦喜喪差不多!”
“喜喪是什么呀!我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