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瀚說過,刊登五十萬字左右就用不著黃道舟頂這個名,因此黃道舟只跟秦局長說了真相,在別人面前從來不談論寫書出版的事。
周小燕當然不知道《大國崛起于明末》其實是黃瀚的作品,知道了一樣的會震驚,那可觀的稿費屬于兒子或者老子根本不重要。
下午,志得意滿的黃道舟推了所有的應酬準時下班。
他特意去“事竟成飯店”喊張芳芬回家,并且通知秀兒多準備幾樣菜送家里去,他今天準備開一瓶茅臺酒喝個痛快。
張芳芬見到喜形于色的黃道舟笑問道:“今天遇上啥高興事,至于樂成這個樣子嗎?”
“我今天親自去郵局把黃瀚的書稿寄走了,還寄了加急。”
“這有什么可高興的?”
“你知道黃瀚的那些書稿值多少錢嗎?”
“當然知道,不是已經拿過一次稿費了么,一千三百多塊。”
“哈哈……,那是上一次的價,這一次字數多了一萬五千,價格翻了三倍多,應該不止五千塊!”
“啥?就那一疊紙值五千多?”
“是啊,我算算,一張方格紙三百字,四十塊錢一千字,嗯!黃瀚的一張書稿紙不止十塊錢,也就是黃瀚書稿寫出多少張紙,這些紙就約等于一張大團結。”
黃道舟這樣一說,畫面感十足,張芳芬腦子里立刻浮現出那厚厚一疊書稿變成了厚厚一沓十元錢的人民幣。
“乖乖隆地咚,文化人這么值錢啊?”
“所以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啊!”
“我也要好好讀書,小時候爸爸偏心,讓哥哥和惠芬上學,其實我讀書最有天賦,如果我上了學說不定也能夠考得上大學。”
張芳芬這樣說是有原因的,她家也是讀書人,同輩出了兩個大學生,一個是比她大一歲的表姐,現在廣州一家水務研究所工作,一個是比她小兩歲的表妹,現在首都機關里工作。
張芳芬跟表姐張淑芬關系好一直有來往。
原本軌跡,黃馨考上大學時,家里窮得無計可施。
是張芳芬的表姐、黃瀚的姨媽張淑芬隔三差五給黃馨寄十塊錢,這才解了燃眉之急,黃馨上大學時學校給的九塊錢經濟補助就能夠吃一個月。
黃瀚廣州的姨媽張淑芬是老牌大學生,不救急、不救窮,也是因為三水縣的窮親戚太多,都有急事、都一貧如洗,她僅僅是工薪一族哪里救得過來?
但是她只要知道晚輩中有誰考上大學或者考上中專,就會寫信告訴親戚,一定要讓孩子讀書,她會給予幫助。
她就是這樣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堅信讀書能夠改變命運!
黃道舟道:“芳芬,想讀書時候都不晚,你安心讀夜校,爭取先拿到初中畢業證書,然后讀黨校的中專班,也拿上文憑!”
“呵呵!黃瀚就是這么說的,他每一次給我上課時,都夸我聰明呢!”
“他那是挑好聽的說,不能全信!”
“你呀,拿兒子比差遠了!”
“額?這是什么意思?”
“你就不能也說點好聽的?我在你眼中就是個笨蛋?”
“我沒這個意思啊?你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比黃瀚都聰明!”
“去去去,現在說晚了,我不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