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聯運公司擁有的大多數船舶太老舊,居然還在用載重三十噸的水泥掛槳船。
黃瀚知道接下來就到了運力緊張的特殊時期,誰擁有強大的運輸能力,誰就能夠占到先機。
此時的中國,汽車工業太落后,生產的汽車貴得離譜,載重量還極其有限。
然生產汽車太高端,以三水縣的經濟承受力和技術水平辦不起汽車制造廠。
黃瀚準備建議沈建華向造船廠傾斜,相對于造汽車,造便于內河航行載重量八十噸左右的船舶太簡單了。
只要有圖紙,簡易的有起重設備,黃瀚找七八個焊工都能造船,因為內河船舶的載重量不超過一百噸,真的沒有什么技術含量。
只要材料質量過關,焊工技術沒問題,下水的運輸鋼鐵船就肯定沒問題。
三水縣離長江不遠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老通揚河穿過城市中心,新通揚河就在城北,金屬公司的新倉庫就緊靠新通揚河。
還有中干河、南干河、周三河等等能夠全年通航的河流,大力發展內河運輸好處太多。
解決船舶的動力,三水縣又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
因為坐落在三水城西郊的“揚州動力機械廠”是縣里地盤上數一數二的大單位,擁有近一千職工。
生產的柴油機是省優部優產品,質量和常柴的產品別無二致,有一段時間直接貼牌交貨給常柴統一銷售。
以三水縣的工業能力,只要買得到船用鋼板、鋼材,就能夠獨立建造一百噸以下的內河鋼鐵船。
現在的行情,一輛載重五噸的老解放需要接近四萬塊,足夠造一條載重一百噸的鋼鐵柴油機掛槳船。
當下跑運輸根本不愁活兒,運力緊張得很,也是賣方市場。
八十年代初期,整個國家的路況都很糟糕,接下來到處都在修路,交通擁堵屢見不鮮。
以三水縣跑滬城為例,貨車駕駛員起早帶晚一切順利還需要兩三天。
然此時的水路跟后世相比差不多寬,甚至于船舶可以到達的地方還要多一些,這是因為不少河流還沒有被填平。
但是船舶數量恐怕都不足兩千年后的十分之一。
柴油機掛槳鋼鐵船跑一趟滬城來回只不過需要五六天。
此時的路況差,汽車的速度慢,跟船運相比速度優勢不算太大。
鋼鐵船的載重量是老卡車的二十倍,用時雙倍,消耗油料的費用差不多,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十倍的效率。
船運多出的九倍效率換算成五噸老解放卡車價值多少錢?
立足實際,發揮優勢,當然能夠做到以小博大,肯定能夠賺得盆滿缽滿。
黃瀚把這個金點子娓娓道來后,連錢國棟都聽得抓耳撓腮,成勝利不僅僅認真聽了,還發表了不少看法。
畢竟在聯運公司干了十幾年,而且是從普通技術員做起,成勝利的見解獨到,業務精通,通過這一次長談黃瀚對他更加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