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美國電視劇《加里森敢死隊》一個個玩飛刀,上映《少林寺》后又迷戀上練武。
后來的港片更是毒害了太多青少年,一個個崇拜黑老大、古惑仔,風氣壞得無以復加。
一家人除了黃瀚在胡思亂想,其他人都在聚精會神看電影。
劇情發展到女主角對著奔來擁抱的兒子刺出一刀,其實那一刀根本入肉不深,但是刺破了那個黑人的尋母夢。
那個黑人用力把那本不會致命的刀子捅進了自己的身體。
“嗚嗚嗚……”電影院里哭聲四起,數身旁的黃道舟和張芳芬哭得最兇。
他倆此時應該是想到了曲進的尋親路,代入感肯定遠遠高于一般管觀眾。
黃瀚連忙拍拍黃道舟的背安慰道:“這本來就是個悲劇,是小鬼子覺得翅膀硬了向他們的主子美國佬齜牙!”
如何勸人?掌握正確方法最重要。黃瀚隨口胡扯蛋還就真吸引了黃道舟,他問道:“你什么意思啊?”
“二戰結束了,誰是誰非已有定論,日本鬼子肯定是邪惡的!三十年后,小鬼子有錢了,開始不滿足于現狀,拍出這種電影就是控訴他們的美國主子!”
這番聽上去胡扯蛋,細想想也蠻有道理的言論頓時讓愛思考的黃道舟暫時忘記了悲傷,他還想談談時,黃瀚指著屏幕道:
“看電影,再說話后面的觀眾不樂意了。”
電影散場,一家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小丫頭跟爸爸媽媽手牽手走得蹦蹦跳跳,咯咯笑個不停,早就忘了十幾分鐘前還哭得稀里嘩啦。
黃馨卻還沒有從電影故事里走出來,還有些感傷的情緒。
牽著小丫頭的黃道舟還在想黃瀚說的話,他平時就喜歡動腦筋。
“黃瀚,你怎么就跟別人想法不一樣呢!”
“哈哈!因為我喜歡深入思考!男主角為什么仇視美國人?”
黃馨道:“因為美國兵打死了他爸爸!”
“當時美國兵是占領軍,日本人肯定仇視他們。”黃道舟道。
黃瀚道:“大多數觀眾的思考都是到此為止,我不一樣,我會思考男主角的爸爸為什么會被美國兵打死?”
“為什么?”
“我不知道,但是可以假設,如果男主角的爸爸是個日本兵,曾經參與過突襲珍珠港或者是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他該不該死?”
“咦!也對啊!那時的日本恐怕是全民皆兵,連婦女、孩子都動員了。男主角的爸爸那時是青壯年,肯定是個日本鬼子,是該死!”
“電影里,美國兵在日本為所欲為,有當年在中國的日本鬼子壞嗎?”
“肯定是日本鬼子更壞!”
“這不就得了,他們那是狗咬狗一嘴毛,我們中國人用不著可憐他們,為他們掉眼淚!”
“哎呦喂!被你這么一說,我一點點同情心都沒了。女主角殺了好幾個人,僅僅是懺悔有什么用,一樣的死有余辜。”
黃馨若有所悟,道:“是啊!我干嘛要同情那些該死的,他們都是敵人。”
“哈哈,時代不一樣了,日本、美國談不上是敵人,但肯定要時時刻刻提防他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