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給了公道的價錢,這價錢跟總公司下單生產的價格相同,按理說分公司可以上浮價格。
之所以這么客氣,不僅僅是因為黃道舟會做人,還因為黃道舟一口咬定最少生產一百萬合。
黃道舟手中不可能有二百三十萬,除去制作費,疏通上下關系的費用,手里只剩下了七萬塊錢。
黃瀚又挪用了滬城店里“新風服裝箱包廠”的回款,還讓徐若蘭湊了湊,有了八萬塊。
跟相關人員的關系到位了,人家肯幫忙,同意收十五萬塊定金生產,《心的祈禱》專輯,每生產五萬盒結算一次。
這就意味著,拿走五萬盒新生產出來的磁帶沒問題,再要拿貨就得給現錢。
賣磁帶比較容易,而且價格透明,當下市面上歌曲磁帶的零售價基本上都是五塊五毛錢左右,偶爾才有買六塊錢的。
《心的祈禱》專輯是滬城音像出版社出品,是他們直屬的廠子負責生產,質量是當下國內最好的。
黃瀚和黃道舟知道最大的銷售渠道是各大國營商場和供銷社的商店,肯定要上門推銷。
原本這些單位的經理都愛搭不理,得知黃道舟是知名作家輪峰回筆,黃瀚就是《路燈下的小姑娘》、《心的祈禱》的原唱作者后,才給了面子同意代銷。
這時的老百姓相信國營商店,黃瀚認為磁帶在他們的音像專柜銷售肯定能夠賣得好,前提是人家有積極性幫著賣。
這時國營單位的商場、商店信譽好,營業員的地位跟兩千年后截然不同,牛逼得很。
如果能夠分配到供銷社當營業員,拿公安局、房管所、供電局的崗位都換不到。
黃道舟根本不擔心國營商店會賴賬,分別給肯代銷的二十幾家單位送去一千盒磁帶。
談好了價格按照三塊八結算后,給人家都留下了三百塊現金。
黃道舟沒敢說這是回扣,而是告訴負責人,這是宣傳費,按照三毛錢一盒提取,以后不管有多大銷量,每一盒都會提取三毛錢任由他支配。
這父子倆大氣,送來一千合磁帶的同時還送上三百塊錢。
負責人被觸動了,三毛錢接近百分之十,這錢還是以宣傳費的名義,完全可以給職工解決福利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他拆開一盒磁帶,塞進收錄機按下播放鍵,不一會兒,他的眼睛就亮了,這個專輯里的每一首歌都很好聽啊!
這磁帶不大賣沒道理呀!他立刻安排專柜播放《心的祈禱》專輯招攬顧客,然后開始打電話給下面的供銷社,讓他們聽幾首歌,問他們要不要來批發這個專輯?
滬城畢竟是大都市,最能接受流行事物,負責音像制品的哪能沒見識?沒有哪家不答應拿些貨試試看。
陳春松和唐建設、陶俊肯定幫忙推銷,他們負責浦東、昆山等等外圍區市縣。
也是按圖索驥,只要發現某商場里有音像制品銷售專柜,就去聯系,條件都是黃道舟和黃瀚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