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書記道:“嗯!這樣確實穩重,主要依靠我們縣企事業單位的力量,這就能夠立于不敗之地,我全力支持!”
“我支持!”
“我也支持!”
在場的三水縣主要領導都紛紛舉手表態,居然高度一致。
第二天秦昆侖就去了市里,一位姓杜的副書記是他的老領導,他匯報了工作后,市領導立刻開會研究。
給政策不花錢只要提供地皮就能打造出商業街,保守估計能夠增加幾千人就業,這種好事哪能不支持?
然后杜書記和秦昆侖倆人一起去了省里,他倆先找以前部隊里的老首長現在的省領導匯報工作。
今年報紙上都已經正面報道了中國第一家股份制有限公司天橋百貨的大力度改革。
意味著天橋百貨的所有資產變成了全部股東享有,股東的組成有集體、有個人,豈不是可以判定私人是可以購買并且擁有集體房產的產權。
老首長知道改革是大勢所趨,探索出成功經驗是職責所在,他個人表示支持。
他當場表態立刻要求省里開會共同決策,給政策的同時還要給些優惠,否則恐怕難以吸引商戶入住三水縣。
當下的樓房造價真的很便宜,原本軌跡黃瀚上班時正是三水縣物資大樓落成的日子,那是八六年底,建筑面積七千多平方米,總造價花了八十萬。
八六年一二層高度五米六一層,三層以上高度達到三米六的全框架結構的樓房,造價都不過一百塊錢多一點點一個平方米。
估算八五年的造價不超過一百塊錢一個平方應該足夠了。
提前二十年打造出商業步行街有利于三水縣,存在吸引大量外地客商來扎堆的可能性。
形成規模后,保不準就能夠成為如常熟服裝市場、杭州四季青市場、武漢漢正街、義烏小商品市場等等那樣的知名集散地。
黃瀚認為秦昆侖做事靠譜,再加上今年政策更加松,改革力度更加大,連股份制有限公司都搞出來了,就可見一斑。
他建議張芳芬修建“自強大廈”,用不著瞻前顧后,可以修六七層樓一兩萬平方米,“自強服務公司”拿得出一兩百萬。
等秦昆侖要回政策時再看看,如果政策允許私人參與,能夠辦到產權證,黃瀚家準備拿出一兩百萬購買或者合建一二樓的商鋪。
這動靜太大了,張芳芬和黃道舟多多少少有些忐忑。
黃瀚不擔心,政策越來越松是趨勢,八十年代中期到偉人九二南巡講話這個時間段處在迷茫期。
此時不迷茫的人肯定能夠走在時代前面,下手得越早競爭對手越少,真把三水縣的商業街打造出來,肯定為家鄉做了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