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每天超過四千字,連續二百九十五天全勤,態度端正。謝謝書友!)
秦昆侖、錢國棟見極度講原則的沈建華指著他們,說他們是好朋友,一個個覺得臉上有光。
沈建華還向汪副市長和幾位干部解釋道:“黃道舟的兒子叫黃瀚,和我女兒是要好的同學,倆人合作譜曲填詞了好幾首歌!”
“怪不得你說和黃道舟同志的關系不一般。我知道黃瀚,他現在大名鼎鼎啊!待會兒他也來一起吃飯嗎?”
姜曉娟不無得意道:“來,當然要來,咱們三水縣商業步行街項目能夠成功,黃瀚是第一功臣!”
“嗯!我看過《三水歡迎您》這部宣傳片,拍得太好了,歌也好聽。這就是黃瀚的作品對不對?”
“對!《快哉風》、《關山酒》、《仿佛昨日重現》都是黃瀚的作品,都是有口皆碑的佳作。”
“三水出人才呀!”蘇州的領導們紛紛感慨道。
三水縣的領導干部都與有榮焉,張芳芬更是心甜如蜜,她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讀書、練字,盡快拿到中專文憑,不能讓人家看輕了。
這時的黃瀚正在“事竟成賓館”二一二房間客廳里跟秦淑潔談事情。
上一次出口的拉桿箱已經回款了,總計七十多萬美金。
然這些美金不是匯到“華美風”的賬號上,而是匯給市外貿公司。
國家的外匯管理得很嚴,“華美風”沒拿到美元,而是按照外匯牌價結算了人民幣,加上出口補貼這單生意只有百分之三十幾的毛利。
誰不知道國家牌價和黑市實際價格的巨大懸殊?
外貿公司憑什么實際上拿走了更多利潤?
黃瀚這個人就是這樣,你不仁我不義,你做了初一就別怪我做十五。
于是乎他跟秦淑潔密議,準備在香港注冊一家公司,由這家公司下達訂單轉一次手,截流至少三成毛利。
如果以后平均每個月的出口額有一二百萬美金,這個公司第一年盈利四五百萬美金不成問題。
按照箱包銷售的發展趨勢,每年翻倍連翻三四年,產值達到近億美元不是夢,畢竟這是獨一無二的專利產品。
在香港弄個公司好處很多,跟國內的企業談合資容易多了。
以后如果跟深圳的“萬科企業股份制有限公司”取得聯系,入股百分之三到五,那位王總恐怕要樂得見牙不見眼。
現在的秦淑潔一年有小半年時間在香港分公司工作,在香港注冊一家公司不是個事兒。
她滿口答應,表態最遲一個月,就會有香港公司的訂單下達。
她還提了一個要求,既然在香港注冊公司了,那就把這家公司真的做起來。
國內的許多低端產品價格低廉,在國際上具備競爭力。
如三水縣光華毛巾廠的毛巾、東方紅布廠的牛仔布、大華工具廠的扳手、臺虎鉗之類的勞動工具等等,都可以通過這家公司往歐美推銷。
秦淑潔跟黃瀚產生交集后,在上次談合資時花時間好好了解了三水縣的工業分部,看了不少廠子。
美國外商代表的身份真的很吃香,每到一家單位,都是一把手帶著領導班子全程陪同,介紹產品時都如數家珍。
因此秦淑潔手里有不少三水縣企業的資料,她是有野心的,在美國這家老牌大公司工作不僅僅是為了熟悉業務、學本事,也是為了進入這個圈子積攢人脈。
她暫時不準備辭職單干,她還想著利用手里的資源把根基扎牢,香港公司可以雇傭兩個秦淑潔國內的同學負責,她主抓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