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一不多,也架不住量越來越大,而且是交易雙方都得交。
因此賺到錢的三水縣財大氣粗,黑河庫區已經有了七個室內大倉庫,常駐那里的工作人員加上一支完全由退伍兵組建的保安隊,人數高達三百幾十。
再加上有跟老毛子串換的幾十輛重型卡車,有排水量一千多到三千噸的中小型海船,三水縣運力強大。
在火車皮計劃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的情況下另辟蹊徑,走通了海陸聯運。
不僅僅壓縮了運輸成本,還不被人掐脖子,掌握了主動權,自然擁有了話語權。
現在的情況一片大好,哪怕是換到木料,運抵蘇南省都能達到翻倍的毛利潤。
中國經濟發展跟老毛子之間互補性很強,中國副食品的總量逐年增長,原材料的缺口一年大于一年。
銅、鋁、木材、鋼材、化肥、重型機械,哪怕是廢鋼,都有很大的生意可做,而且是可持續性發展。
三水縣直接、間接參與以貨易貨貿易的人數超過兩千,絕大多數收入都達到平均工資的三倍以上。
這肯定增加了三水縣的總產值,增加了三水縣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更加刺激三水縣的經濟發展,走向商業繁榮。
發展就是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三水縣物資局手中有大量優質物資,太多外省、市、縣的同系統單位主動合作,互通有無。
因此黃道舟能夠做得到想買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而且都是計劃內價格。
把錢全部壓貨了會不會影響流動資金?
不會!請工商銀行信貸科科長李俊上門看看黃道乾管理的電解銅倉庫,讓他封存幾堆電解銅,當天就有短期貸款到賬。
笑話!誰不知道銅就是錢,這東西作為抵押物,沒有不借錢的銀行!
讓李俊做這單,不是想著請他開后門,而是故意給他送業績。
肥水不流外人田,朋友之間,在不違反大原則的情況下,能幫則幫!
黃道乾得償所愿當干部了,是臨退休時當上了倉庫副主任。
他現在的心態好多了,心情也不錯!
無他,拿著雙工資,月月還有平均獎,日子富足。
為什么拿雙工資?那是因為他二月份到了退休年齡,“全力企業”返聘他繼續工作。
管理層給予他的評語很高,“兢兢業業如履薄冰,管理倉庫事無巨細,四年來,黃道乾負責的倉庫里沒有丟一個螺絲釘!”
這幾年何止是黃道乾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黃道涵家變化不太大,黃道武、張禹根、黃錦蘭、張慧芬等等,都大不同。
黃道涵夫妻倆都是老師都有編制,他們只需要等待,經濟條件自然而然越來越好,以后的退休工資也是高高的,真的沒有必要畫蛇添足。
只要他們改變觀念,不傻傻的存錢,而是聽黃瀚的,去大城市買房子,實在不行在三水縣城中心地段買房子,這日子就差不了。
況且他們已經在三水縣城中心地段有了一百幾十平方米的房子,以后的價值肯定超過一百萬。
最發達的當然是舅舅張禹根一大家子。
改變最多的是小六子張吉生,有爸爸管著就是不一樣,因為他是老幺,故而跟父母一起住著“自強服務公司”分配的三居室。
這房子已經不是張芳芬名下的那一套,而是分配給張禹根的福利房。
對門才是張芳芬的那套房子,如今實際使用人還是張禹根一大家子,家里親戚多人來客去,有兩套房子用方便多了。
張吉生現在手里有二百多號壯勞力,二十臺拖拉機,一臺蘇聯生產的舊扒土機、一臺舊重卡,已然成為三水縣做土石方的扛把子。
二十臺拖拉機中有十八臺不是張吉生購買的,而是劉莊鎮農民的私產,他們自帶工具運土方,張吉生確保他們的運輸量,屬于合作共贏的關系。
張吉生年輕好學,已經學會了開拖拉機,而且經常開,他現在又在學習使用扒土機,學習開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