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多數是采取樓下店面房,樓上集體宿舍加小倉庫的布局。
八六年店面房的價值跟八一年、八二年相比漲了三四倍。
拿出十家專賣店的房產抵押,貸款二三百萬,以黃瀚家的人脈說不定當天就能辦下來。
其實至今為止都沒用得著拿房產抵押貸款,開玩笑,手里有一百多家專賣店呢!
每天的現金入賬就有一百多萬,一個月的純利潤千兒八百萬,這還沒算年底銷售旺季的火爆。
況且有“全力企業”或者中美合資“華美風股份有限公司”擔保,銀行放貸一兩千萬,不會超過三天。
有了黃瀚“不管多少滬城房子,有多少吃下多少!”這么牛逼的承諾,黃進接工程的選擇余地可想而知。
建筑公司就是蓋房子的,客戶當然是擁有房子產權的單位,沒錢給,拿出房產按照市場價抵工程款乃是雙贏。
給了黃進這么好的條件,“自強建筑公司”不翻著倍兒發展,哪里對得起黃瀚的良苦用心?
黃瀚估摸著幾年后“自強建筑公司”沒賺得著現錢,和黃瀚一起賺了N棟滬城的房子,最后一算賬,能把黃進嚇死!
為什么?現在滬城的房子雖然漲了,但是還有幾十倍可以漲。
如果今年“自強建筑公司”實際產生的利潤是化為房產的一千萬,用不著十五年價值肯定超過一個億。
然房產到手后就可以經營,出租、自辦產業都行,產生的效益依舊是年年遞增。
這不是吹牛,房租的價格同樣是一路高歌猛進啊!
黃瀚手里的房產肯定更加多,至少是“自強建筑公司”的四五倍。
不是黃瀚刻意為之,而是滬城沒錢又特想解決職工住房難題的單位太多。
四年前中央就有明文規定,鼓勵各單位通過自建、合建、集資修建等等方法為廣大職工解決住房難題。
產權可以私有、可以公有,也可以共同擁有。
因此“自強建筑公司”的合作方式大受歡迎,使得如果項目的總造價一千萬,黃瀚得掏出**百萬現金吃下該項目的等額房地產。
大概是賣出該項目三分之一的產權就能完成單位上久拖不決的住房難題。
這個新穎的合作方式得到了上級部門大力支持,而且符合中央有關于住房改革的精神。
因此“自強建筑公司”的承建方式出了名,太多滬城的單位主動找黃進談合作。
這些基本上都是兩手空空,只有地皮和能拿得到批建手續的國營、集體單位,目的都是“高大上”,是為了解決職工住房難題。
目前為止沒有哪家建筑公司有魄力拿下房地產抵算工程款。
原因很簡單,人家搞建筑的也需要流動資金,被一個工程困住了,以后怎么辦?
拿到房地產后如果急著變現,損失注定不小,當下的房子確實是在漲,但是沒有形成市場化,買賣雙方還靠碰巧呢。
急售房產恐怕要損失不少!還未必就急得起來。
黃瀚是本著屯房子的心態,根本沒想著在一二十年內變現,又有專賣店強大的現金流作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