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昆侖、陳義華都來自物資系統,都當過物資局一把手,得到提拔都是因為跟老毛子“易貨貿易”使得三水縣獲得了太多緊俏物資。
市里、縣里的主要領導當然重視跟老毛子串換工業品,需要的農副產品與日俱增,采購范圍已經不局限于三水縣,擴展到了整個揚州地區。
三水縣走通了“陸海江河”聯運,而且絕大多數是自己擁有的卡車、海船、江船、內河船舶。
不會被交通運輸卡脖子的感覺倍兒爽,現如今整船的電解銅、電解鋁、廢鋼、螺紋鋼、優質水泥、木材、化肥等等物資運達太州港區。
一船船大米、白面、豆油、花生、毛巾、針織內衣、風雞、鹽水鵝、香腸、臘肉、醉蟹等等運出。
三水縣掌握到了交通運輸這個命脈,交易地點又遠在中蘇邊境,省里、市里的單位沒法施壓,更加沒法摘桃子,只能參與并且服從管理分一杯羹。
現在的三水縣黑河庫區不是掛三水縣的牌子,而是打著省外辦聯絡處的旗號,有正經八百的公章和介紹信。
獲得這樣的優待,當然是秦昆侖的老領導全力支持的結果。
互通有無當然雙贏,最先跟三水縣貿易的蘇聯官員、職員、軍人成為了他們國家先富裕起來的一群人之一。
在賺錢效應帶動下,蘇聯那一邊參與易貨貿易的級別越來越高,三水縣打著省級旗號,也堪堪接近人家的權位。
級別高了能夠換到的東西當然水漲船高,大型建筑機械、重型卡車是三水縣同志們的最愛。
現在三水縣的幾家具備一定實力的建筑公司都擁有不少蘇聯生產的建筑機械。
如攪拌機、塔吊、卡車、混凝土灌漿機、混凝土運輸車、混凝土輸送泵車等等。
老毛子的工業品粗糙,但是皮實,其實跟中國生產的貨同根同源,便于修理。
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到兩千年,改革開放的中國簡直是個大工地,到處都有大型在建工程。
對于大型工程機械、重卡的需求可想而知。
三水縣是建筑之鄉,各鄉鎮都有建筑公司或者建筑隊,但是擁有大型機械的就沒幾家了。
黃瀚知道做強建筑公司不僅僅需要技術,更加需要大型機械,因此起步階段就給“自強建筑公司”注資購買了攪拌機、拖拉機等等。
西大街大興土木之時,黃瀚就竭力要求寧可多花造價也不能造樓板房,砌空心墻。
框架結構、整體澆筑能夠提高抗震級別眾所周知,再加上唐山大地震的陰影還在,預制樓板被罵成“棺材板”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
因此有關于樓房的質量,上到縣里、市里,下到具體使用單位都高度統一,寧可多花造價也不使用預制樓板。
做得到這一點真的不容易,關鍵是三水縣能夠串換到大量螺紋鋼和水泥,彌補了計劃不夠用的大窟窿。
經過四年的發展,“自強建筑公司”已經擁有了幾臺老毛子生產的塔吊,攪拌機、卡車、混凝土灌漿機、混凝土輸送泵車等等應該是應有盡有。
這些東西都是緊俏物資,有些國內還沒開始生產或者生產不出,如果不是三水縣有路子從老毛子那里倒騰回來,真的買不著。
不僅僅是“自強建筑公司”沾光了,縣里、市里有實力的建筑公司,包括交通局的路橋施工隊都擁有了不少蘇聯產的二手大型機械。
三水縣的建筑公司有紀律性好于國內平均水平的建筑工人,又廣收學習建筑設計、工程施工的中專生、大專生,還實現了半機械化整體澆筑,實力不容小覷。
再加上縣里重視,早早的在大城市建立了辦事處,因此三水建筑已經在經濟水平比較高的大城市立足,并且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