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存在的“那回事”該有多么厲害,可想而知!不說了,都過去了,咱們得向前看。
“全力企業”是明星企業,黃道舟是縣長,原材料的組成當然是一半計劃內,三四成“易價”,一二成計劃外價格。
肉爛在鍋里誰都知道,每月消耗的原材料都是以“易價”、計劃外價格計算成本,壓庫的原材料反而是計劃內價格。
賬面反應很漂亮,庫存占用的資金量小多了,毛利率也顯得比較合理。
黃瀚知道歷史走向,以后肯定沒了計劃內價格,至于倉庫里有大量計劃內價格的庫存怎么處理?
沒人管!誰擁有就是誰的。
黃瀚繼續提醒道:“爸爸,你還得加強管理,要防止手下人自作主張把原材料買出去,說不定他們還沾沾自喜,認為替單位賺到了大錢。”
“有道理!我明天就開會明確紀律,原材料出廠必須有我簽字才能夠放行。”
“這樣做不行,你經常出差會影響工作的。你們有不少外加工單位是定期領材料送成品的對不對?”
“嗯!那怎么辦?”
“好辦!把這個權力交給大伯,跟他說清楚利害關系,以他的性子,肯定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想多從他手里多混點原材料恐怕不太容易。”
“哈哈……”黃道舟又笑了,道:“是啊,管控原材料的事兒交給你大伯更加合適。
說實話,有時我明明看出來原材料核算多了,礙于情面還是批了。
反正成品加廢料都是我們的,總重不可以低于百分之九十七。”
“全力企業”發展起來了,生產開始向高附加值產品傾斜,這兩年根本沒增加車工、銑工。
絕大多數零部件都放了外加工,這也是因為三水縣的小廠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承接加工的小廠哪有可能保證原材料的供應,大多數是采取來料加工的模式。
“全力企業”銅材的損耗給了百分之三,加工費定得合理,外協單位只要加強管理,利潤能夠保證。
如張秋生的村辦廠,前年搬入三水縣城西郊后年產值倍增,一大半業務都來自于“全力企業”的外加工。
拿到業務憑借實力不假,但是人情人面免不了,黃道舟掌握一條,結算價格一視同仁、質量標準不分彼此。
至于活兒多給誰,少給誰,這有什么辦法?
黃瀚道:“爸爸,記住了,別事必親躬,要學會大膽用人,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不要任人唯親,否則企業沒法做大!”
“我聽著聽著怎么又有了被你說教的感覺?你能不能給爸爸留點面子?”
“對不住,對不住,我錯了,你當我剛才是放屁好了!”
“我不是說你的話沒道理,只是覺得你像老子,我反倒像聽爸爸說教的兒子,心里不平衡!”
“嘻嘻!我們倆誰跟誰啊!只要是對的,兒子、老子不重要。”
“我聽著怎么覺得更加不對勁,總覺得是我吃虧呢!”
“你有我怎么英明神武的大孝子,還能吃虧?沾光沾大發了!”
“自吹自擂老臉皮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