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友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昨天下午兩點,本書獲得“主編力薦”推薦位。
一千多投資、三百多追投的書友們可以收獲投資收益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現在就入股“光華電機”和“豐登蓄電池”這兩個企業,就是為了布局,為了電動車最重要的組件“鉛酸蓄電池”和“電機”的研發。
接下來當然是出資和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或者復旦大學共同研發電動車,并且簽訂協議明確各占專利的比重。
相信有了黃瀚這個先知提點研發團隊的教授、研究生、博士后們,研發速度肯定驚人,一兩年出成果不是夢想。
生產電動車真的是利國利民。
黃瀚至今都記得九十年代初開始,三水縣的摩托車漸漸地多了起來,很快就發展成滿大街都是。
他自己就騎摩托車足十二年,第一輛車是九三年購買的“重慶八零”花了六千多塊錢。
摩托車的壞處太多,不安全理所當然是第一位。
黃瀚就摔過不止一次,幸好都穿防護服戴頭盔,只是在腿上留下了幾個傷疤,沒有送命。
四叔的獨子黃鴻運就太不走運了,才四十出頭就死于車禍,他當時戴頭盔了,可惜被撞得太狠,當場死亡。
這件事兒黃瀚記在心里了,黃鴻運這輩子肯定不可能騎摩托車。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這件事上更加能夠體現出。
原本軌跡的四叔黃道涵總有在三水城買房子的計劃,然總是不買,房價越等越貴越舍不得下手。
夫妻倆總想回三水城安家,然最后都死在了秦皇鎮。
如果他倆早日來三水城,就不會導致唯一的兒子黃鴻運騎摩托車時被汽車撞死。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秦皇鎮距離三水城七八十里,當時黃鴻運的兒子在三水實驗中學讀高中,黃鴻運為了照顧兒子,天天騎摩托車來回奔波。
騎行的里程多了,事故的比例當然不同。
現如今這種事應該能夠避免,因為黃道涵一家子都來三水城了,黃瀚能夠給黃鴻運在三水城安排對口的工作。
以后黃鴻運哪有可能每天都得騎摩托車跑一百五六十里?
這不是吹牛逼,黃鴻運當下在讀財會,他是個規矩人,又是自家人,以后肯定把他培養成“全力企業”的財務總監啊!
肯定不允許他天天騎摩托車,甚至于都不許他開汽車。
況且黃瀚還可以在黃鴻運四十歲后就把他帶在身邊,盡可能不給他作死的機會。
已經有了改變舅舅張禹根宿命的成功經驗,黃瀚幾年前就肯定了歷史是可以重寫的。
自認為救下黃鴻運一條命完全做得到!
我們國家是貧油國,石油必須依賴進口。
然我國優質煤炭儲量很大,水能、風能、太陽能的潛力巨大。
火電、水電,風能、太陽能發電并舉,二十年后,電力供應恐怕是世界之最。
老百姓日子過得精細著呢!
三水縣執行錯峰電價,絕大多數人家都是晚上睡覺錢給電動車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