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本書很勵志,還有不少裝逼打臉的噱頭,代入感十足,肯定能夠引人入勝。
當下的社會已經趨向于浮躁,整天夢想發大財的比比皆是。
這部書以平白接近于寫實的手法,寫了一個窮困潦倒的中年男人如何腳踏實地一步步走向成功,本身就能引起共鳴。
而且一開始做的小生意沒有技術含量也沒有門檻,讀了這本書的讀者肯定后悔當時自己為什么不上街做點小生意?
賣茶葉蛋多簡單啊!去農村收購小龍蝦不難啊!有了本錢開個飯店我也做得到啊!這就是妥妥的代入感。
黃道舟大笑道:“哈哈,問題是現在超預期呀!我的書開始銷售后異常火爆,金老板決定再版兩百萬冊。”
“我要出去一下,你們先吃飯吧!”黃瀚道。
“你干什么去啊?”張芳芬問道。
“跑去新華書店看看,買一本爸爸的書回來!”
“別去了,我就是因為在新華書店門口停車,下去看了看,才回來晚了!”
“你已經買了呀!快給我看看。”
“沒買著!”
“為什么呀?”
黃道舟此刻得意洋洋,因為他剛剛進入新華書店就被營業員和顧客認出來了,然后他就被包圍了。
想買本自己的書根本不可能,因為新華書店到貨的八百套《一九八一年》已然售罄。
這本書六十多萬字,分上下兩冊,售價九塊九,不便宜,但是銷售用火爆來形容一點點也不夸張。
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情節緊湊勵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黃瀚指點黃道舟的寫作手法新穎,描寫的人物生動有個性,不是非黑即白,把握了爽點,而且能夠讓讀者連續不斷地爽。
黃道舟是縣領導,在新華書店被包圍了成何體統,新華書店的領導、職工急急忙忙勸阻一個個都忙得滿頭大汗,黃道舟這才得以脫身。
聽黃道舟講清楚了買書的經過,張芳芬驚訝得目瞪口呆,道:
“由此可見一百萬本已經賣光了,你豈不是能拿三百萬塊分成?”
張芳芬知道黃道舟跟書商金老板簽訂的價錢是三塊錢一本。
此時臉上滿是不可置信的表情。
黃瀚道:“媽媽,你可以再高估三倍,我認為最終的分紅肯定過千萬!”
“不得命,寫書也太容易賺了。”
“嘿嘿,當下是出版物最好的時代,動輒百萬銷量的刊物、書籍不少見,爸爸的書真的很精彩,有望沖擊四百萬銷量。”
“道舟,你現在名氣更加大,建議你再寫一本!”
“再寫?我好像已經江郎才盡了。”
黃瀚以肯定的語氣道:“我認為你還能寫,你以前看過太多抗日電影,而且你經歷過戰火紛飛的年代,應該有切身體會,我可以給你立一個有關于抗日題材的大綱。”
黃道舟今年五十五,三二年出生,童年、少年就是日偽時期,他就曾經給孩子們講過打鬼子的故事,甚至于親眼瞧見過被打死的鬼子。
“寫抗日題材?我恐怕還就真的可以試一試。”
黃瀚笑了,笑得壞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