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大陸人涼薄不注重親情,而是貧窮限制了發泄感情。
因為以這時候國內人家的平均經濟水平,轉道香港買飛機票跑海峽對岸待幾天,妥妥的傾家蕩產都不夠。
這幾個月,三水縣也找來了二十幾家尋親的臺灣人,為此縣里還專門成立了臺胞、港澳僑胞接待辦公室。
一開始,大陸方面總認為臺胞比較有錢,三水縣的領導也誤以為真,考慮是不是都能夠說服他們為家鄉投資。
后來接觸多了才知道,絕大多數臺胞也是拿工資過日子,并不都是開公司、辦廠的老板。
反正八七年來三水縣探親的二十幾家臺灣人中一個大老板都沒有,但是他們確實比大陸親戚們的經濟條件好多了。
基本上都給大陸的親戚送了大彩電、收錄機、電冰箱等等家用電器。
臺胞辦的十幾個干部全都是四零五零的以工代干,他們滿懷信心,想著能夠談成一家臺資企業落戶三水縣經濟開發區。
然事與愿違,來三水縣尋親的臺胞中居然沒有一個是做老板的。
但是臺胞辦的工作人員鍥而不舍,他們熱情介紹三水縣的投資環境和優惠政策,希望這些臺胞回去后能夠幫著宣傳。
三水縣一直重視宣傳,為此不但刊印了類似于《大眾電影》的宣傳畫報,還用這幾年的錄像剪輯了一個小時的宣傳錄像帶,命名《三水歡迎您》。
臺胞們感受到了家鄉人的熱情,都表態會去后一定想方設法幫助宣傳三水縣。
他們不是隨口應付,而是真心想為家鄉拉來投資。
臺胞們如此表態不僅僅是因為受到了熱情接待,還因為這些天耳聞目睹,真心認為三水縣發展得特別好,經濟水平高,都快趕超臺灣的普通縣城了。
他們最喜歡的是三水縣農副產品特別便宜,沒有流氓惡勢力,沒有幫會組織,治安良好,比臺灣的縣城好多了。
蘇南省畢竟當時的首都所在地,跟著敗退的國民黨跑去海峽對岸的人數不少。
三水縣肯定不止二十幾家。
于是乎,廣播、電視里都開始宣傳,讓人民群眾打消顧慮主動尋親,哪怕是撤退前有血案的,政府都既往不咎。
嘖嘖!這完全是相逢一笑泯恩仇啊!
事不關己的人家僅僅是聽聽而已,但是不少有親人在解放前失蹤,自此了無音訊的心中燃起了希望。
宣傳效果杠杠的,短短一個星期內,臺胞辦就接待了一百幾十家主動上報家里誰誰誰,什么時候跟著國民黨的軍隊走的。
有的記得番號,有的人家什么都記不得,也不能肯定親人是不是死在戰場上或者死在逃亡的路上。
一時間三水縣形成了尋親熱!
這跟黃瀚的記憶別無二致,正是這一年,黃瀚家買了一臺十四英寸的黑白電視機。
這時黃瀚已經工作了一年,家里的經濟條件改善許多,即便如此也僅僅是買了一臺二手貨,花了二百三十塊。
這還是沾臺胞來三水縣尋親的光。
那是一個鄰居家得到了臺灣親戚贈送的大彩電,家里的黑白電視機用不上了,黃瀚去討價還價,給了人家二百三十塊,把電視機抱了回來。
由此可見那時的黃瀚同樣是傻的,有了錢首先想到的就是買電視機、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