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自認為有關系的商戶找了馬市長、陸惠、王慧以及不少領導。
得到的答復都是“三水市上上下下廉潔奉公,‘家園集團’不搞暗箱操作,價格一視同仁,先付款又得挑,晚了誰也沒轍!”
再問:“到了時間價格真的會漲嗎?”
“家園集團”所有的干部都會反問:“今年哪一樣東西不在漲價?水泥、磚瓦、鋼材、工資有沒有百分之十的漲幅?”
往往人就是這樣,認為自己有關系打探到了內部消息不可能吃虧上當,下手買東西時更加毫不遲疑。
人還有從眾心理,見比自己路子野的熟人下手買門面房了,他們立刻一擁而上。
賣得太快了,哪里用得著等到八月份?一星期至多兩個星期,“家園集團”就不會有當年可以交付的房子可賣!
“家園集團”不僅僅賺到錢了,還因為售賣期房多出了資金。
又因為業績優良,被幾家銀行增加了貸款額度。
沒辦法,銀行就是喜歡錦上添花。
不可能把錢存銀行,必須買買買!
“家園集團”在大量購買建筑用鋼材,買磚瓦、黃沙、石子,只是可惜水泥保質期太短沒法囤積,只能采取給預付款跟水泥廠訂貨的方式。
三水市的拆遷范圍更加大了,目前沒有出現拔不掉的釘子戶。
不是因為妥協,而是因為拆一還一政策是公平的,三水市做到了陽光拆遷不厚此薄彼。
干部們沒有以權謀私故而底氣足,都敢于斗爭不怕被舉報,有胡攪蠻纏的釘子戶堅決打擊,而且保證做到讓釘子戶得不償失。
也是因為釘子戶沒有占到便宜,沒有榜樣效應,直接結果是越拆越好拆。
這完全是知道歷史走勢的黃瀚一開始就逼著“家園集團”行得正坐得端帶來的良性循環。
在拆遷問題上,為什么釘子戶層出不窮?最大原因就是不公平事實存在,聽到負責拆遷的干部自己屁股不干凈。
己不正焉能正人?
真正做到了一手托兩家,拆遷必然是雙贏!
去年年底今年一二季度,已經有三百多家拆遷戶住進了商品房,他們的親朋好友肯定超過一千五百戶。
可以斷定,至少有兩三萬居民來看過拆遷戶置換到手的商品房。
商品房的采光當然要比老舊甚至于還是民國時期的房子好,能夠用上抽水馬桶該有多幸福?
因此沒有居民抵制拆遷,聽說“家園集團”要拆哪一片后,那里的居民們簡直是歡天喜地。
五月下旬,黃瀚接到黃道舟的電話,以前三水縣的趙縣長趙永正來了,指名道姓要跟黃瀚喝一杯。
從三水縣出去的干部都是被提拔任用的,趙縣長也不例外,他升任安徽一個人口大縣的書記。
奈何內地的發展太慢了,那個縣沒什么像樣的企業,比較窮。
農村地少人多,富余勞動力有幾十萬。
太多農村年輕人出外謀生成為了盲流。
八十年代跟兩千年后截然不同,工作崗位太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