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黃瀚忽悠錢國棟,明年年底肯定會從日本股市里撤出九成資金,終止做多,只留一成資金加杠桿持續做空。
黃瀚是愛國的,從來不計較國家給了自己什么,不可能拿著大把美金移民去外國花天酒地,購買先進設備引進先進技術實現產業保國那是必須的。
只不過無法預估那時手里究竟有多少美元。
但是可以預見那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下手了,被經濟制裁的中國,除了香港、臺灣、澳門反而更加好做生意,國內經濟都遭受重創。
此時通過香港公司往國內弄先進設備、弄急需的化工原材料應該是雪中送炭。
秦淑潔的香港公司代辦進口肯定憑良心,不完全追求利潤最大化,肯定比其他香港公司的價格低。
總而言之,每當大陸遭遇封鎖,都能夠給香港商賈帶來暴利。
他們進國內的貨狠狠地壓價,往國內賣機器設備、原材料都是天價。
錢國棟雖然不太清楚號稱投入價值一億美金先進設備的“中港實業”跟黃瀚家究竟是什么淵源。
但是能夠肯定這個揚州地區最大的合資項目,黃瀚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他笑了,道:“如果我去不了滬城就訛上你,你得想方設法拉來不低于三千萬美金的合資項目,還必須算我的業績!”
“不是算你的,而是你正經八百去跟人家談。談成了成績理所當然屬于你。”
“那更加好了,我前前后后談成了十幾家大大小小的合資公司,最懂得一手托兩家。”
“對!就應該這樣,盡可能雙贏才是我們必須爭取的。”
“嗯!我知道,你能透露這一次準備合資什么項目啊?”
“合資生產自行車!”
“啊?”
“怎么了?”
“我們有鳳凰、永久、金獅、飛鴿等等,每一家廠子都很大,總產量肯定上億了。有必要上馬新的自行車項目?”
“是啊!就是因為我們揚州地區就有太多生產自行車配件的廠子,有完整的產業鏈,我才覺得上馬自行車項目的條件得天獨厚。”
秦昆侖道:“自行車的行情拿幾年前需要憑自行車票購買大不一樣了,現在除了鳳凰、永久,其他的牌子已經開始滯銷。”
“我知道!”
“那你怎么還想著合資生產自行車?”
“自行車的式樣、檔次多著呢,質量的提升空間太大,國內的自行車產量有可能是世界第一,但都是最低端的產品,質量和款式遠遠落后世界平均水平。”
“你是不是在美國看到了許多款式新穎的自行車?”
“對!變速車、山地車、小輪車,一輛自行車的價格比我們國家的幸福摩托車還要貴。
都是日本貨或者德國貨,還有些是臺灣生產的,根本沒見過鳳凰牌、永久牌!”
在美國的那段時間,沈曉蓉確實借了伙伴樂隊成員的自行車和黃瀚、張芳芬、杜佳等等騎車出游。
當時杜佳、黃馨就認為太不公平。
八十年代的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自行車,被世界稱為“自行車王國”。
為啥出行以開汽車為主的美國人,他們自行車的質量居然比出行以騎自行車為主的中國人的自行車好多了?
黃瀚知道中國是自行車消費第一大國,同樣知道中國的自行車走出國門的數量太少。
當時他就想到了干嘛不利用這個優勢?咱們中國有巨大的自行車市場,國際市場更加大,憑什么讓臺灣品牌占據中國高端自行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