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其他地方的銀行招工是不是跟選兵一樣需要政審。
反正三水市的銀行招工蠻嚴格的。
李俊不熟悉陶敏,但是相信張芳芬,承諾有張芳芬擔保,收下陶敏不成問題。
張芳芬反問道:“陶敏和你一樣,都是我眼看著長大的,用得著特意擔保嗎?”
李俊連忙道:“有您這句話就足夠了,其實用不著特意寫什么材料,讓她馬上就來上班吧!”
“行!一刻鐘后,我讓她過去。孩子只有半年工作經驗,老實巴交的,以后還請你多帶著點,別讓人家欺負到她。”
“放心吧!您交代的人我肯定用心培養。我們這兒絕大多數是剛剛出校門不久的,還沒學會欺負人呢!”
“這我就放心了,跟你爸爸說一聲,哪一天來家里喝一杯。”
“好的!”
關系戶的子女當然不止陶敏、黃鴻運這兩個,人民銀行、農業銀行等等銀行干部、職工的子弟也收了不少。
這不奇怪,國家的退休頂替制度才取消了兩年,子女接父母的班已經深入人心。
爸爸媽媽在銀行上班,子女被銀行招工根本沒人質疑。
因此“三水城市銀行”還沒正式營業,已經有二十幾個財會班畢業生被內定了。
李俊把年輕人和借用的老會計進行了搭配,設立十二個柜臺準備收股金發股票。
誰知一個上午,認購股票的群眾寥寥無幾。
前來監管省人民銀行領導們大搖其頭,兩千九百萬的股份全部由干部、群眾認購,這任務太重了。
這個三水市有點好大喜功,明明是有五十萬本金就可以報批“城市信用社”,為什么吹出個本金六千萬的大牛逼辦城市銀行嘩眾取寵。
現在呢,麻煩大了,本金募不齊怎么收場呢?
全部由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出資,這就跟三水市上報的股權組成不符,況且三水市的企事業單位拿得出這么多本金嗎?
這得好好查一查,別都是用銀行貸款入股。
“三水城市銀行”確實是開了先河,上面很重視,省人民銀行派來了三個老成持重的干部。
他們見募股現場內見不著幾個人,門外卻是人山人海,還以為是群眾特意來看笑話。
三人商議過后,決定下午打電話給省里,如實匯報今天的真實情況。
在接近十一點鐘的時候,李俊接到了實驗中學郭校長的電話,這時兩個副行長,三個監管領導,包括宋解放都在。
“郭校長,您好,您好,沒想到您能給我打電話。”李俊也是實驗中學畢業,當然熟悉郭校長,用上了敬語。
“小李,當上副行長了,不錯不錯,可喜可賀啊!”
“謝謝!我們銀行剛剛組建千頭萬緒,等忙過這一陣子,我請您喝酒。”
“不客氣,我今天打電話找你就是為了你們銀行募股的事兒。”
“您的意思是?”
“我們市自己的銀行,我肯定要支持,我個人準備認購五百股,我們學校的老師也愿意參股,有的準備認購二百股,有的準備認購三百,人數不少呢!”
郭校長的聲音很大,屋子里的人都聽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