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
改革開放已經進入第十三年,中國的市場龐大了幾倍,中國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漲了數倍,具備了購買力。
資本家都是貪婪的,此時哪管什么“巴統”,**年底撤走的資本又回來了,不僅于此,還大多數是翻著倍的回來。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經濟發展中,最最艱難的就是**年底到九一年底這兩年時間。
用內憂外患,內外交困來形容都不為過。
黃瀚想好了,為拉動內需盡微薄之力。
買、買、買,也是拉動內需啊!
到年底截止三個億花出去,這得帶動上游、下游至少十五億的連帶產值。
沒多久就要去上海上大學了,估摸著沈建華肯定會經常請黃瀚去小酌一杯聊一聊。
這不是憑空想象,沈建華現在雖然位高權重,但這個人不是個忘本的。
沈曉蓉、秦淑潔、秦淑珍雖然把許多事情瞞著沈建華。
但是以沈建華的智力值哪有可能看不出來他家跟黃瀚家的關系不同尋常?
小姨子秦淑潔忽然間就混成了大公司的總經理,麾下有幾百號職工,居然投資三千萬美金跟三水市、上海自行車三廠合資。
這一切怎么解釋?
有些事情說不清,秦淑潔跟上海自行車三廠合資沒有打誰的旗號,純粹就是一筆生意。
然人家廠領導以及上級領導都知道秦淑潔是沈書記的小姨子。
鳳凰牌形容成是當下中國第一品牌都不為過,合資報告能夠批下來多多少少有點看在沈建華面子上。
黃瀚結交干部,盡可能幫助熟悉的干部獲得政績更上一層樓,目的不是為了以權謀私,是為了不被欺負。
事實證明至今為止,黃瀚家沒有被誰欺負過。
是不是因為有不少領導關照,黃瀚家暗地里獲得不少實惠,這真說不好。
改革開放過程中得到實惠的群眾上億,黃瀚具備先知這個大殺器,當然更加實惠。
沈建華應該不太清楚黃瀚家的實力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但是他知道,他在三水縣任職時黃瀚家就賺得不少。
這些年他去過不少地方,總能夠在繁華商業區瞧見“風牌專賣店”,他當然意識到黃瀚家早非吳下阿蒙。
黃瀚這個三水市的智囊來了上海,可以斷定沈建華定然喜歡跟他談發展、談未來。
那時黃瀚就會建議沈建華加大房地產開發力度,加速進行基礎設施改造。
并且讓他放下思想包袱,用不著擔心開發出的商品房滯銷。
反正此時的銀行和政府是一體的,建議沈建華把滯銷的商品房抵押給銀行,貸到款繼續大拆大建。
再有嚴查拿了地遲遲不開發重罰的統一行動,相信能夠增加經濟的活躍度。
說實話,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上海殘破不堪,連上個廁所都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