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復旦大學這么表態,**作為參與研發的主力不能無動于衷啊!
大領導和黨高官商議過后給了一個更加誘人的大餅,大領導承諾可以考慮給團隊里貢獻最大的工程師三個免試讀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的待遇。
哎呦喂!這簡直是往油鍋里滴了水,一下子就炸了。
為什么?
黃瀚團隊的工程師、助工最起碼是大專文憑、本科文憑的也有十幾個,他們何嘗不想考研究生?
但是工作了這么多年實際經驗豐富了,書本上的知識也差不多還給老師了,哪有可能考得上?
如今只要拼實干就能讀**的研究生,這也太誘人了!
正經八百考研,錄取率有百分之一嗎?被**錄取的幾率恐怕都沒有萬分之一。
然現在呢?三十幾個同事,具備讀研資格的不超過三十個,幾率十分之一。
人生難得幾回搏?這六個月能夠改變人生!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來自三水市的同志們下定決心,拼了!
見自己的團隊成員一個個滿臉潮紅,黃瀚暗自佩服!
由此可見能夠做學問、還能夠做到這么高位置的都是能琢磨事、又能琢磨人的大才。
黃瀚用預發獎金的方式調動來自復旦大學、**團隊的積極性,人家大領導用學校的知名度給來自三水市的團隊畫餅。
頓時把所有人的積極性全部調動起來了。
都不是等閑之輩啊!由此可見提前在中國誕生的電動自行車起點就遠高于歷史,前途不可想象。
后世的電動自行車牌子多得數不清,黃瀚都說不好誰最大最強。
為什么電動自行車沒有發展成如家用空調那般,格力、美的兩家公司占領了接近百分之七十的市場份額?
此時的黃瀚有了野心,腦子里想的是獨家占領百分之五十的電動自行車市場份額。
專利很重要,此時要不遺余力研發并且大量申請專利,不僅僅是國家專利,還要盡可能多的申請國際專利。
繞不開獨家專利,這得給競爭對手造成巨大的困難?
諸多專利在手,嚴格把控質量關,再利用大生產的優越性進行成本倒算,再有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
小廠沒有知名度,他們仿制的電動自行車質量價格都沒有優勢,如何爭奪市場?
研究方向沒有異議,接下來當然是確定項目總負責人。
黃瀚是出資人還擁有實干型團隊,上一次的合作已經體現出他的組織領導能力。
因此華校長和謝書記力薦他這個大一新生當研發項目副總經理,負責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