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咯……,明白了,你們明天什么時候到啊?”
“這可說不準,得看路上堵不堵車呢!你用不著管我們,我們直接去虹口公園西邊那一家‘事竟成賓館’住宿。住下來后給你們打電話!”
“那我今天晚上跟黃瀚說一聲,讓他明天早點回來!”
黃馨、陸瑤、蕭薔、成文閣都接受黃瀚的建議,盡可能不看電視,久而久之養成良好習慣。
黃瀚在家時,晚飯后都是五人各自看書,當然不是看窮瑤小說,也不是看武俠小說,而是看沈曉蓉寄來的英文版金融類書籍。
五個人一起研讀好處多多,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多了兩人有了更多選擇。
有些專業詞匯搞不懂,他們習慣性問黃瀚,然黃瀚也搞不明白。
他們就查專用詞典,查出來后記錄在一個五人公用的記錄本上,方便其他人查閱。
蕭薔、陸瑤等等如此熱衷于金融學,當然是因為沈曉蓉的榜樣效應。
在家里讀書的條件當然比在教室里上晚自習好多了,可以躺在沙發上,也可以把腿翹到茶幾上。
黃瀚回來時已經接近十點鐘,陸瑤和蕭薔聽到關門的聲音都放下翹在茶幾上的長腿,調整姿勢,看得黃馨暗自好笑。
一般情況下,黃瀚都是十點鐘前回來,因為十點半睡覺是小洋樓里約定成俗的規矩。
蕭薔見到黃瀚立刻如同連珠炮般發問,她太想知道電動自行車什么時候能夠生產。
最后還是陸瑤說蕭薔媽媽明天要來上海找他,要求黃瀚明天放學后別去項目組,按時回家。
研發團隊各司其職,黃瀚其實是個自由人,他之所以跟著忙是為了團隊不走彎路。
畢竟他是個穿越者,熟悉電動自行車這個產品,他掌握的知識只能算一知半解,但是作為領導之一足夠了。
他都是看各小組的研究課題,看他們怎么做,然后在需要做方向性選擇時以不容置疑的口氣指出最優方向。
經過實踐證明,貌似瞧熱鬧的黃瀚忽然間在討論選擇題時插嘴,往往都是神來之筆,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奇效。
于是乎,各研發小組在開會討論決定下一個方向時都會邀請黃瀚參加。
剛剛開始時這樣的小會比較多,故而黃瀚有點忙。
隨著時間推移,所有的方向都基本確定,接下來都是專業人士來發揮專業特長,也就沒黃瀚這個半吊子什么事了。
蕭媽媽有事情特意趕來滬城面談,黃瀚當然答應明天按時回來。
第二天,王慧果然來了,她們是下午住進了‘事竟成賓館’。
王慧現在也有一輛專車,也是桑塔拉,除了駕駛員,她還帶上了重點培養的業務副經理梅紅艷。
駕駛員也姓項,名叫項國紅,也是農村戶口的退伍兵,是項惠紅的同鄉有點親戚關系。
就是項惠紅幫他找到的這份工作。
如今項惠紅家鄉來三水市打工的人數已經超過一百了。
人就是如此,喜歡扎堆。
在工作崗位難得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能夠幫助家鄉人找到工作倍兒有面子。
再加上三水市本地的勞動力已經滿足不了發展需要,鼓勵已經來三水市工作的外地干部、職工呼朋喚友。
所以項惠紅就幫一百多家鄉人在三水市找到了工作。
由于外地戶口的打工人已經突破五萬大關,加上不少打工人是拖家帶口,三水城區常住人口應該增加了超過十萬外地人。
各單位的集體宿舍早就不能滿足需求,房屋租賃市場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