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記得最清楚的是玩“仙劍奇俠傳”和“三國志”這兩款單機游戲。
后來就截然不同,家庭擁有電腦的增速快得目不暇接,不知不覺中忽然發現,電視機、電腦已經被智能手機PK了。
今天想到了跟電腦相關的產業,及時跟幾位主要市領導聊。
目的是希望他們明白電腦的發展潛力,加大生產半導體元件企業的扶持,吸引臺資時可以給跟電腦相關產業更多優惠。
黃瀚心里也在謀劃著是不是生產電腦配件,甚至于生產筆記本電腦。
不及,等開學后組織復旦大學、**、華東科技大學的精英們談談,甚至于可以請來北大、清華、科技大學的牛人共同商討。
晚上回到家后黃瀚立刻撥通了秦淑潔的電話。
把“瀚潔蓉投資公司”入股臺灣電腦軟硬件公司的計劃跟秦淑潔說明白了,讓她派幾個人帶上律師和孔老板一起去臺灣。
秦淑潔故意沒有回來過年,也沒有去紐約,她一直在香港。
原因當然是擔心家里人、擔心沈曉蓉瞧出破綻。
她一樣的看好跟電腦相關的產業,知道臺灣在這方面發展得比大陸好多了,認為黃瀚決定尋找有潛力的臺灣公司投資很正確。
她這段時間的身體反應減輕了不少,決定親自帶人去洽談,并且問黃瀚:
“為什么一定要入股臺積電和華碩、技嘉這幾家公司?你又是從哪里聽說了這幾家公司?”
她之所以這么問,是因為黃瀚清清楚楚說了,其他的公司投資多少,占股多少她看著辦,但是投資華碩和臺積電、技嘉盡可能占股百分之十五以上,多多益善。
這哪里說得清?黃瀚只能含糊其辭,依舊拿直覺說事兒。
如今的秦淑潔大不相同,不僅僅習慣了黃瀚解釋不清的神奇之處,還更加信任黃瀚,表態一定把這事兒辦成了。
多多益善?多到什么程度?如此要求會不會控股啊?
黃瀚認為絕無可能,華碩和臺積電、技嘉的創始人都是人精,哪有可能受制于人?
能夠談到占股兩成就謝天謝地了。
真的做到了控股,那還客氣什么?想方設法把公司,最起碼把分公司搬來上海、代工廠建在三水市經濟開發區。
反正黃瀚知道這幾家公司的準確路線,也知道哪些高管才是經營、技術的扛把子,不虧了中流砥柱們的股份,尊重他們的意見不就得了!
當然,這些都是一廂情愿,最好的辦法是參股不控股,不干擾人家的經營和發展。
黃瀚和秦淑潔在電話里都是談工作,倆人都故意不談其他方面,但是語氣中流露出的那種感覺不可描述。
秦淑潔的能力不是蓋的,她第二天就開始了解臺灣跟半導體制造和集成電路設計、電腦軟件開發相關的大小公司,特別分析八八年、**年新成立的公司。
她發現這些公司大多數是小打小鬧,注冊資本超過五十萬美元也就是一千萬新臺幣的都不多,絕大多數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年輕人自主創業。
她也曾經在美國打拼多年,天生就對這樣的年輕人有好感。
想當年約等于是黃瀚給了她投資,她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現在“瀚潔蓉投資公司”有能力給那些創業的年輕人增資,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