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這個就近沒有具體尺度,活動能力強的家長依舊能夠把子女送來實驗小學。
三水市撤銷、合并鄉村小學,沒有導致適齡兒童失學。
原因很簡單,蘇南省學風鼎盛,無論農村人還是城市人,絕大多數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縣宣傳部在撤并鄉村小學時,進行了廣泛宣傳,宣傳重點當然是好學校能夠給孩子更好的未來。
沈曉蓉、張春梅、黃瀚、黃馨、王宇、衛紅星等等考入名牌大學,甚至于考上美國名牌大學的故事被大講特講。
這不是忽悠人,后世總在強調莫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而事實是,由于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窮人家的孩子更加不容易出頭。
然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這種差距不是太大,選擇把孩子送到三水市實驗小學讀書,只要用點心就能做得到,用不著太多成本。
因為此時基本上沒有讓人眼花繚亂的各種補習班、培訓班。
也就不存在有錢的家長能夠為孩子買更多一對一的針對性輔導。
其實進行了額外輔導,就等同于跟其他同學們不正當競爭。
就造成了同樣的智力水平下,孩子家長有錢,孩子就能領先一步。
當下的實際情況是,只要孩子智力值在線,肯認真學習,用不著任何額外補習,考初中、高中,最后被名牌大學錄取不是夢想。
而且寒門學子的比例特高,太多農村人家的窮孩子因為讀書改變了命運。
經濟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三水市農村人甚至于比城里人更加重視子女的教育。
那是因為以前農村人被歧視,現在有了經濟能力,當然要竭盡所能為孩子博取更好的未來。
他們甚至于不滿足孩子去鎮、鄉小學讀書,為了孩子能夠遇上水平高的老師,太多人主動來城區買房落戶。
直接結果就是三水市的小學增加了雙倍都不止的學生。
這幾年師范學校的大專、中專畢業生年年遞增,蘇南省自古以來都是好地方,經濟發達,三水市城區的小學想要教師分配名額比較容易。
實際情況是為了不下鄉能夠進入實驗小學,太多大專、中專畢業生紛紛找關系、托人。
故而擴張實驗小學,采取老教師帶新分配畢業生的方法,師資力量不成問題。
還有一個好辦法,返聘一部分退休的優秀小學教師,三水市本地的退休教師不夠,可以覆蓋到整個揚州市。
以老帶新,不出三年,年輕的師范畢業生就能獨當一面了。
相信采取建設新校區的辦法滿足就讀剛需,肯定能夠得到市政府支持,撥款不會少。
再有“家園集團”出一部分資金,建成一所高標準的小學值得期待。
這肯定是善舉,黃瀚當然會不遺余力。
說實話,三水市因為有了黃瀚橫空出世,導致多出成上千萬小學生進入鄉鎮小學、縣城小學、甚至于實驗小學就讀。
可以想象,原本那種老師都不會普通話的小學,孩子們能夠學好漢語拼音嗎?
能夠肯定,原本軌跡因為教育資源太差耽誤了不少孩子的前途。
現如今必然有更多孩子能夠考得上高中,肯定大幅增加了考上大學的比例。
遠的不說,黃瀚自己,成文閣、錢愛國、王慧玲、蕭薔、陸瑤、王麗、張倩等等就是比原本軌跡多出來的三水市大學生。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三水市年輕人的平均文化水平哪怕比原本軌跡提高十個百分點,都是萬家生佛的善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