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速度名不虛傳,一個星期而已,一萬戶災民不僅僅居有定所,還都有了工作,人人臉上露出因禍得福的笑容!
沒有哪一家為背井離鄉而唉聲嘆氣!
這世上本就沒有絕對的壞事!
發大水夠壞吧?
然就有不少單位其實是收益方!
比如生產編織袋、雨披、帳篷的廠子,他們這段時間都在三班倒加班加點,效益是以前的數倍!
生產方便面、純凈水的工廠也是供不應求!
真有豬肉的“三匯火腿腸”簡直成為了救災第一干糧,工廠門口總是有卡車排隊等著拿現貨。
還有一家單位很意外地沾光了!
那是“家園集團”!
原本三水市的商品房已經開始出現滯銷苗頭,王慧、陸惠等等高管都有了今年庫存兩成現房的心理準備。
誰知道三水市需要大量房子安置災民,公益辦直接買了兩千一百多套。
公益辦一出手,直接導致現房售罄,為了率先滿足及時安置災民的要求,“家園集團”還推遲了一部分樓盤的交付。
這下子不得了,給人的感覺很不好!
于是乎,街談巷議的主要話題之一又是房子有可能要漲價,這不,“家園集團”又沒有房子賣了!
還有人腦洞大開,給大家吹起牛逼!
“為什么我們三水市的商品房又開始緊張了?”
“為什么呢?”
“你們天天看電視,應該瞧見了華東六省被淹了多少地方。
而我們三水市呢?”
“是啊!這么大的災情,我們都能安然無恙!”
“這說明我們這里是風水寶地,是宜居之地,買房子定居的人肯定越來越多!”
“媽呀!你這一說倒是提醒了我,我們家今年無論如何都得先買下一套商品房再說。”
來三水市做生意的個體戶太多了,他們聽到了這些議論后覺得不安心,擔心房子要漲價!
原本準備等等看看的都不敢等了,紛紛開始看樣板房、簽合同。
直接結果就是“家園集團”今年依舊不會產生商品房現房庫存,明年交付的購房合同已經簽了四成。
被忽然到來的驚喜刺激后,“家園集團”上上下下再次充滿信心。
必須拿地、拿更多地大干快上!
可是三水市就這么大,再增長別說一倍,百分之五十都夠嗆!
于是乎,黃瀚的建議被再次提出來討論,“家園集團”要大發展必須立足一線城市、省城被更多中上層干部認識到了。
達成去大城市謀求大發展的共識后,接下來需要討論,需要共同選擇下一步去哪兒?
兩個選擇,滬城和省城!
滬城有三水市的老書記沈建華、姜曉娟等等,省城也有老書記秦昆侖和其他廳級干部。
最后絕大多數參與討論的干部贊同去滬城,不僅僅是因為滬城是中國第一大都市,也不是因為沈建華、姜曉娟擔任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