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酌了一下心里的問題,篩選出一個“安全”且“合理”的問題,有些問題不敢問,但是一個問題都不問也太過反常,這不符合常理。
感謝心理學知識,讓陳朝能夠在心里模擬判斷出“一個慌張崩潰迷茫絕望”的人應該有的正常反應,他指頭在書頁上潦草的寫道“我還活著,躺在醫院,但是,所有的人都不記得我的名字和身份了,是因為名字被抹掉了么”
“我現在就像是一個從來沒有存在過的人我該怎么辦”
“世界是一本小說,該死這樣存在和死了又有什么區別”
潦草的字跡,似乎前言不搭后語,邏輯顯得混亂崩潰,是恐慌的尋求著解答,也是一種情緒的宣泄,更透出隱藏在背后的“依賴和信任”。
“這些應該是藏書人想要看到的。”陳朝習慣性的將眼睛瞇成一條縫隙,零亂的筆跡猛然一停,然后就停頓了好久。
沒有回答,一個字的回答都沒有,而他寫的那些字也緩緩的消散掉。
半晌。
陳朝重新寫字,字跡變得工整一些“是因為沒有墨水了,所以沒有辦法溝通了么墨水是什么我要去哪里尋找”
依舊是死一樣的沉默,沒有回答顯露,似乎是驗證著藏書人的言而有信,上一次就是最后一個問題,墨水用完了。
但是,這就很奇怪了,最重要的囑咐為什么只字不提。
陳朝可不清楚墨水的成分,總不可能就只是一瓶普通的鋼筆墨水吧,那么,是藏書人遺忘了這個環節
如此低級的錯誤
陳朝以己度人,如果換成自己被封閉在一頁書里,在那漫長的絕望孤寂中,一定在心里打了千萬遍腹稿,上面的每一個字符都是精心設計修改了無數次的,不可能有一個多余冗長的廢話,更不可能不計算好墨水的存量。
陳朝合上書,“現在回想起來,當時藏書人字里行間都透出隱晦的心理暗示和誘導,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情緒被感染,從而主導把控了對話的節奏和方向。”
“那么,他之所以避開不提尋找墨水的事情,是因為他給出的暗示已經足夠,他篤定自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找到墨水,而且,他不可能真的沒有墨水了,那應該只是他做出的假象。”
“當然,墨水很重要,藏書人剩余的儲存也不會有太多就是了。”
陳朝現在捏了一下眉心“我現在連墨水的成分是什么都不清楚,一點線索和提示都不給,他憑什么如此篤信我能找到這背后隱藏的自信細思恐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