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封典禮的事情,趙俊生沒有操太多心,主要都是花木蘭在負責,作為當事人之一的萬語桐偶爾也出出主意,具體辦事的人還是康義德。
眼看著就要過年了,朝廷各衙門都在加緊把公務處理完畢,接下來就準備過年了。
這天趙俊生剛把御案上的奏章批閱完,交給太監們發回通政司,就有太監袁渙走進來稟報:“陛下,蜀王殿下求見!”
“讓他進來吧!”趙俊生起身伸了伸胳膊。
趙平走進來行禮:“兒臣參見陛下!”
趙俊生問道:“你這么晚了過來有何事?”
趙平道:“兒臣估摸著父皇應該快要處理完國事了,所以是掐著時辰過來!關于三法司審理王承明殺死殷昱一案的,臣想想父皇稟報一下!”
趙俊生點點頭,向外走去,對趙平招招手:“去外面走走,邊走邊說!”
“諾!”
出了勤政殿,趙俊生走下臺階,問道:“三法司聯合審理此案的結果是什么?”
趙平回答道:“經過三司會審,兒臣在征求了刑部其他官員、大理寺卿和御使大夫的意見之后,認為此案不能呆板的按照律法來判決,但也不能不顧律法一味逢迎民間輿論和倫理道德,所以兒臣認為可以判王承明終生監禁!”
趙俊生一邊走一邊道:“依據呢!”
趙平斟酌了一下語言,說道:“當年王家和殷家因為是鄰里關系而鬧糾紛,不管當年殷昱是失手錯殺還是故意殺死王承明之父,按照當時的北魏律法,殷昱都應該判斬刑,但殷昱使用卑劣的手段收買當時辦案的北魏官吏讓他避免了死刑,只判了一個發配三千里,這對于王承明是不公平的,而且當時他只有十三歲,父親慘死對他的傷害很大,也影響了他的一生,兒臣認為我們在量刑時要考慮這一點!
在當年時局動蕩、兵荒馬亂的年代,法理正義得不到伸張,公權不能為受害者聲張正義乃是常態,在那樣的情況下,人們都會支持王承明復仇,但是如今不一樣了,我大乾天下安定、治安狀況良好,任何人犯了律法,都必須要以律法治罪,而不能任由外界輿論操縱審案官員的判決!
即便殷昱當時已經被判處死刑,但也不能由個人殺他,而應該由大乾律法來懲治他,所以王承明殺死殷昱依然屬于謀殺,應該被判死刑!
不過綜合他在北魏末年受到的不公平對待,再加上他殺了殷昱之后沒有逃走,而是選擇而來投案自首,在量刑上應該酌情考慮給予一定的減刑,所以兒臣認為可以判他終生監禁!”
趙俊生停下來考慮了一下,說道:“可以,就這么判!”
趙平當即拿出判決書交給趙俊生批復,趙俊生接過筆和判決書在上面批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