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生思考了一下,對傳令兵道:“去告訴偵騎探哨,讓他們繼續探查,監視劉宋軍的一舉一動,稍有異動速速來報!”
“諾!”
趙俊生對東方辰和楊烈說:“你們覺得我軍現在該如何行事?”
東方辰沒有出聲,楊烈抱拳說:“陛下,臣以為要搞清楚劉宋軍的真實情況并作出相應的對策,還是應該去實地查看一番!”
趙俊生聞言點頭:“朕正有此意!楊烈,你親自帶人去查看劉宋軍是如何排兵布陣的,周圍地形又是如何,朕允許你相機行事!”
“領命!”楊烈抱拳答應,點起了兩千騎兵浩浩蕩蕩向劉宋軍所在的方向殺過去。
兩千騎兵不算多,卻卻不算少,對于善于指揮騎兵的將領來說,這兩千騎兵指揮起來得心應手、很是機動靈活,而對于不善于指揮騎兵的將領來說,這兩千騎兵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不但發揮不出騎兵的機動性,還顯得笨拙無比。
楊烈就是一個善于指揮騎兵的將軍,他可謂真正是大乾朝廷培養起來的將領,而并非是出自將門世家,可以說沒有大乾朝廷、兵院的培養,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和軍事才能。
他對趙俊生和大乾的忠誠度毋庸置疑,在他的指揮下,兩千騎兵如臂指使,半個鐘頭的時間不到,他就帶著這兩千騎兵來到了劉宋軍排兵布陣的高地附近。
楊烈及兩千騎兵在于劉宋軍所在地高地相距三里多的位置停了下來,如果兩軍是處在同一水平面上,楊烈還看不清劉宋軍的大致情況,但此時劉宋軍在一片高地上擺開軍陣,以步兵為中軍,騎兵為兩翼。
楊烈看得比較清楚,盡管劉宋軍的排兵布陣還在進行,但已經接近尾聲,他已經沒有機會,就算有機會,他此時處在低水平面,形式上處于劣勢,以騎兵從低處向高處發起沖鋒這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不可取。
“將軍,劉宋軍的軍陣已經成型,我們已經失去了先下手為強的機會!”一個千夫長對楊烈說。
楊烈觀察了一陣劉宋軍的軍陣部署,又觀察了一下周圍的地形,不由皺起了眉頭:“這劉宋軍的領兵大將還算有些韜略,選在這么一個位置布陣,咱們無論從哪個方向進攻都很不利!”
另一個千夫長笑著說:“將軍可別小瞧了劉宋軍的領兵將軍,末將聽聞這其中一路的劉宋軍領兵將軍是當年南朝名將到彥之的孫子到坦,人家可是出身將門世家,從小到大耳目渲染,就算是草包多少也應該學會了一些皮毛,更何況到坦并非是一個草包呢!”
楊烈扭頭看了看千夫長,“留一些口德吧,到坦并未得罪過你,出身將門世家也并不是他的錯,怎么說他也是名將之后,不看僧面看佛面!再者說,尊重敵人也是尊重我們自己,都是吃這碗飯的,如果你自己都看不起這碗飯,又怎么能讓別人看得起你這碗飯呢?”
千夫長面有慚色,低頭抱拳道:“末將受教了!”
楊烈擺擺手,對旁邊一個親兵吩咐:“把周圍的地形和劉宋軍的軍陣陣型畫下來!”
“諾!”
就在楊烈觀察劉宋軍軍陣及周圍地形時,前方三里外的高地上,劉宋軍領兵大將到坦和李單二人此時也正騎在馬背上觀察著三里外的乾軍騎兵。
站在這高地上,到坦和李單能夠很清楚的看到乾軍騎兵的情況。
李單觀察了一下之后對到坦說:“大約兩千騎兵,到將軍,你想怎么打?”
到坦思索了一下說:“根據探哨報告,乾軍出動了大約六千騎兵,而現在只有兩千騎兵,也就是還有四千騎兵正在趕過來,或者分散在周圍,你我皆知乾軍騎兵的犀利,這一仗不好打啊!”
李單深吸一口氣,“不好打也得打,你我兩軍都已經到來這里就絕不能再撤回去,不說事后能不能向朝廷和劉刺史交代的問題,就說這些乾軍騎兵只怕也不會輕易任由我們從容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