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生對蘇戟說:“朕最多給你五天的時間,你把這新來的一萬俘虜降兵進行整編,重新選派軍官將校控制好,并把這一萬余降兵俘虜整編為兩個脅從軍,番號分別是第二脅從軍和第三協從軍!五天之后,朕要你指揮這三個協從軍攻打成都城!”
“臣遵旨!”
接下來的幾天,蘇戟在趙俊生的命令下對一萬余降兵俘虜進行大規模整編,一萬余人被整編為兩個協從軍,為了加強對這兩支協從軍的控制,蘇戟從乾軍步兵當中抽調大量軍官充入其中,同時也從遠降兵俘虜之中提拔一些人員任用,增加軍隊凝聚力。
七月二十六日,趙俊生下旨,乾軍圍住東門、西門和北門,獨獨留下南門不圍,此前乾軍只在城東十里外立下營寨,并未圍住幾個城門,此時派兵圍城就表明要開始攻城了,城內守軍對此是心知肚明,各種守城器械和物資都一一搬運到城墻附近。
氣氛陡然緊張起來,大戰一觸即發。
七月二十七日,趙俊生下旨,任命蘇戟為前軍都統指揮大軍攻城。
這天清早,乾軍一萬騎兵、一萬五千步兵、一萬五千協從軍在東門、西門和北門外擺開陣勢,大量的攻城器械源源不斷從營地運過來,被攻城營的兵將們和工匠們架設組裝起來。
城外的乾軍在快速緊張的忙碌著,城頭上的守軍也沒閑著,一架架投石機、床弩被兵士們在城頭架設起來,許多雷石滾木被搬運上城墻,城頭每隔三丈就架起一口鍋燒著開水或滾油。
乾軍工匠們打造了一個超大的御輦,御輦有頂棚遮陽,四側有垂簾,可升可降,下面有八輪,用十六匹馬拉著前進,前面兩個輪子有轉向軸,御者可以驅趕馬匹任意轉向,轉向靈活。
趙俊生身披戰甲手握戰刀坐在寬大的御輦上,御輦較高,坐在上面視野開闊,可以縱覽全局。
趙俊生扭頭看了看升起的太陽,又看了看旁邊的沙漏,對御前侍衛吩咐:“去告訴蘇戟,時辰不早了,開始攻城吧!”
御前侍衛躬身答應,轉身快步走下御輦向蘇戟傳達旨意。
蘇戟得到旨意,拔刀向前一指,大喝:“攻城——”
得到指令的號手們深吸一口氣,鼓著腮幫子吹響了號角,“嗚——嗚——嗚——”
攻城部隊早在此前各自得到了作戰任務,也都有相應的章程和部署。
隨著蒼涼的號角聲響起,攻城營的工匠們和兵將們開始操作投石車,沉重的重力框被拉起來,結實的木栓卡在凹槽上支撐著重力框的重量。
四個兵士抬著一顆石彈放在用鐵皮編制的網兜內,各具投石車的旗手們看見裝彈完畢,各自紛紛舉起了小旗幟,表示已經準備就緒。
指揮官一目掃過去,見所有投石機的旗手都舉起了小旗幟,當即拔出戰刀向前麾下,大吼:“投石機,發射——”
指揮官身邊的傳令兵用力揮下了旗幟,各具投石機的發射手見狀,紛紛掄起重錘砸掉木栓,重力框沒有了木栓的支撐下轟然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