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時間過去了,在劉袞的主持下,江防工事修建完畢。
恰巧,從剛剛攻占的各地征調來的降兵也陸續到位,在趙俊生的命令下,劉袞迅速對江防工事安排兵力部署,這些降兵也派上了用場,被安排到江防工事駐防,與他們駐防的還有一部分乾軍。
“從現在開始,你們降兵全部改稱協從軍,三年之內稱呼不便,在這三年時間內,逐步淘汰老弱傷殘和不服管束、以及有親宋傾向的將校兵士,能夠留下來的全部重新整編,改變稱呼,授予番號,正式成為乾軍中的一員!”
“總之就是一句話,不是朕有心要提防你們這些降兵降將,朕給你們這些人機會,看你們的表現!你總得做出讓朕和大乾王朝上下都認可的行動才好吧,不然你們憑什么讓朕和大乾上下相信你們?”
趙俊生站在上萬名從剛剛占領區征調從降兵降將和地主豪強的私兵們面前大聲講話。
“我大乾最重軍功,不管你們現在是協從軍,還是以后正式成為了乾軍中的一員,只要你在戰場上不怕死、敢拼殺,立下戰功都能得到封賞!所以,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你就得拿出你的勇氣和實力!”
趙俊生訓話完畢,讓李寶、牛大力等人對這一萬余協從軍整編,讓他們有一個編制,并記錄成冊。
在李寶、牛大力和花雄等人的安排和忙碌下,這一萬余協從軍被整編為三個校,領兵官為校尉,因為不是乾軍正規編制,所以不能以軍的名稱出現,就取了一個校的稱謂,一個校的兵力大約三千余人,相當于一個鎮戍軍的兵力。
臨時番號分別為江北第一校、第二校和第三校。領兵校尉從乾軍將校中挑選,趙俊生提拔了三個千夫長分別擔任這三個校的校尉,這三個校中的千夫長、幢主大部分都是從乾軍中提拔的,目的當然是要保證趙俊生對這些協從軍有絕對的指揮權和控制力。
趙俊生對劉袞招了招手,劉袞立即過來抱拳道:“陛下有何吩咐?”
趙俊生道:“從剛剛攻占的地區征調來的降軍和地主豪強的私兵都在這里了,大約一萬一千多人,現在這些兵將統稱為協從軍!朕問你,你的江岸防線大約需要多少人馬?”
劉袞心里算了一下,回答說:“最少需要五千!”
趙俊生道:“朕給你六千,糧草足量配給,軍械物資也管夠,你給朕守好江防!這些人從各地調來彼此還不熟悉,沒有磨合,所以要一邊駐防一邊操練,也要嚴肅軍紀!你若有功,朕不吝高官厚祿;有過,朕也不會徇私,該打板子就打板子,該殺頭就殺頭,聽明白了嗎?”
劉袞心說皇帝這話說得敞亮,做皇帝的就應該這樣,若是皇帝說話總是暗藏玄機,大臣武將們整天都只顧著去猜測皇帝的心思了,哪里還有精力去干活?
他立即行禮高聲應答:“臣一定不負陛下厚望和信任!”
這一萬一千多人被劉袞帶走六千,還剩下五千余人,加上此前就有六千降軍,因此還有一萬一千余人協從軍作為機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