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這塊蛋糕,所有的分賬都是扣除各方成本之后的!
否則,唐尼為什么從《復聯4》拿到的分成7500萬美元的片酬,而不是2.16億呢?他享有全球百分之八的票房分成啊!
現階段的中國電影,上限擺在這——攏共只有5000多塊銀幕,能貢獻多少票房?
票房過兩億已經接近極限了。
大部分電影制作公司追求的只是不虧本而已。
能做到這一點的內地導演,以前有馮曉剛,去年多了一個寧昊,今年則殺出來一位呂瀟然!
如果純粹按市場價,呂瀟然現在的導演價碼應該是五十萬—八十萬之間,如果單純找他演電影,片酬應該在八十萬左右。
這是現在,可是《邊境風云》開拍的時候,誰能想到票房能爆?
還片酬?
你自己算,《邊境風云》分紅給了他兩百萬,真的是李銘優待他了!
當初寧昊,《瘋狂的石頭》,身兼導演、編劇兩大身份,電影成功后,制片公司給了他三十萬的大紅包——還是考慮到到他需要還房貸。
這待遇跟呂瀟然沒法比!
那《邊境風云》,小馬賺了多少?
票房分成方面,扣除成本、呂瀟然的分賬,可以拿剩余的四成,也就是365萬…
當然,后續還有影像版權、電視版權之類的,但那個微乎其微最多再入賬五十萬…
制片廠忙活了一年多,盈利400萬左右…
這么一算賬,呂瀟然突然覺得做電影真的沒什么錢途。
“你要這么想,這是一筆商譽投資,小馬奔藤逆勢而起了!”
“…這不才一部電影嘛,怎么就逆勢而起了?”
“電影公司賺的是行業榮譽,一部電影成功,就會有很多的合作方加盟,比方說廣告公司,品牌植入等等…你以為影視公司單純依靠票房生存?”
影視公司制作影視產品,投放到電視臺和影院,電視臺要靠廣告,影院要建在商場,商場要拉攏品牌入駐,形成商圈,商圈要貼著住宅區,住宅區要政府批文…
這是一條產業鏈!
馮曉剛沒出事前,真的是華宜的經濟支柱,除了電影本身,還有‘馮曉剛電影公社——中國獨具特色的電影主題旅游勝地’開發…
呂瀟然腦海里盤旋了各種念頭,然后試探的問:“要不你去找幾個品牌問問看,愿不愿意植入《夜·店》,我們收點廣告費…”
曾廣賢回復道:“…其實市場推廣部已經在聯系這件事,目前有十二家品牌對植入感興趣…”
“十二家…那能節省不少制作成本了…”
呂瀟然一臉欣喜,電話那頭的曾廣賢接著道:“其實只要有三分之一愿意做植入廣告,《夜·店》就賺錢了!”
“…什么意思?”
“我的價碼是出現一個鏡頭十萬塊!”
“…你太貪了…回去再聊,先掛了!”
一個鏡頭十萬塊…
那呂瀟然要是讓楊青不停切換鏡頭呢?
其實,現階段做電影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不如多制作幾部電視劇!
當然,電影也要拍…
嗯,可以適當減緩一下拍片速度,從一年一部減到兩年一部吧!
……
劇組,《雪豹》還在拍攝,老曹飾演的張仁杰出場了。
之前就說過,《雪豹》這個劇之所以被很多人喜歡,沒有被列入神劇、雷劇一類,就是因為張仁杰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