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越恐怖…
很想打電話問一下盧川,畢竟他的第一部電影《尋槍》就是跟姜聞合作的,他的脾氣、性格,盧川應該很了解!
但是,姜聞確實很適合華子…
當你認定這個角色非他不可的時候,很多風險就下意識的被規避了…
據說當年盧川寫《尋槍》,腦海里就認定了這部電影要請姜聞來演,他是唯一人選,費盡心思托朋友聯系到他的工作室,約好了登門拜訪,聊聊《尋槍》的事兒,可等去了他的工作室,他卻不在,據說是在歐洲參加影展。所以只能很無奈地把厚厚的《尋槍》劇本放到他桌子上。
但盧川耍了個小心思,把劇本放在了好高一摞劇本的最上面,希望姜文回來能第一個看到《尋槍》…
然后大概隔了半個月,姜聞給他打了電話,《尋槍》就此立項!
對了,現在提到《尋槍》,名稱是:姜聞的電影《尋槍》…
估摸著盧川愛哭鼻子的毛病就是被姜聞給逼出來的!
……
姜聞的工作室就在朝陽門外大街那邊。
呂瀟然親自登門…
《解救吾先生》的劇本很嚴謹——基本邏輯都是根據曹剛警官提供的資料還有一些紀錄片。
真實發生的案件要是連邏輯都擺不正,那…那還不如不寫!
姜聞看了劇本,他對華子這個角色很有興趣,覺得可以賦予他更多的人性…
一直順著他的呂瀟然第一次反對:“不行,反社會人格沒有人性的!”
這個事關電影的敘事基調…
人物性格方面,單純的惡和帶著一絲人性善良的惡,差距太大!
中國有一類導演,喜歡深挖人性,認為所有人都有善的的一面…
就你說王立華這樣的哪還有善?
綁架、殺人,這樣的人槍斃十次都不為過!
姜聞搖頭:“人性在任何時候都存在,只不過被什么東西隱藏了。”
“姜老師,這是真實事件改編,王立華是什么樣的人,您可以自己去查,他可以在收到贖金依然撕票,之后還囂張的打電話說‘再給我一百萬,我告訴你們藏尸地點’,我沒有夸張,他就是沒有規矩,極度自私、殘暴的人!”
“您可以去看一段紀錄片,他說了自己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沒有殺了自己媽媽!”
“這樣的人不需要處理的那么復雜,基調就是可惡+霸氣!”
“…但他終究沒有下手…”
“這就叫有人性?”
沒有殺自己母親就叫有人性?
你對人性到底有什么誤解?
“所以,你這個基調是懲惡揚善?”
“…對,這是大前提,然后才可以做其他的,比如我可以尺度大一點,比如結尾時候我想拍一段注射死刑的長鏡頭,也算是普法了!”
在中國拍電影,只要你基調定的是對的,符合正能量,那就可以做一些大尺度——《風聲》就很典型!
姜聞皺眉:“直接拍死刑過程?”
“我們這部劇公安部同意的,審查部門管不了!”
“…可以!”姜聞眉頭微展,試探問道:“我問你個問題,你覺得吳若甫當年要不是在19個小時就被解救,他會不會被殺?”
“肯定會,華子不可能放一個活人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