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劇情單薄?”
“一部情節簡單到令人發指的作品能讓你瘋狂代入,這就是電影的成功之處!”
第二天的路演,果然有記者問到了差評,呂瀟然表示不太在意:“很正常,其實我準備做這個電影的時候也想過這個問題,那如何讓那個大家走進電影院呢?”
“我們用的是靜態攝影的方法,長鏡頭3D+IMAX攝影機,這個鏡頭做出來之后,我自己都有點興奮,太美了!”
“那你覺得這些人評價《行星引力》客不客觀?”
“電影沒有客觀的審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欣賞電影時,有的人側重情節,有的人側重演技,有的人側重特效,有的人側重人物塑造,有的人側重哲學理念…大家的側重點不同,要尊重別人的欣賞方式,當然,如果大部分觀眾不認可,那就說明確實有問題,現在的情況是大部分觀眾很滿意…所以,我也很滿意!”
“那《新京報》認為《地心引力》不及格,你有什么想說的?”
“你說那篇評論…我有看,他真的不懂電影!我就問一句,如果《地心引力》是一部好萊塢電影,主角換成美國人,他還會說這是爛片嗎?”
“有些人跪久了,站不起來,有些媒體也一樣!”
呂瀟然回答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很自然,甚至面帶微笑,看起來像是玩笑。
但是在臺下的記者看來,這是爆點!
……
這話被媒體傳開了之后,就變了味道,斷章取義就是‘你說我的電影不好,那你是跪久了’…
然后一堆影評人批評《地心引力》,甚至直接說‘這電影就不是科幻片,最多只能算紀錄片!’
你跟他們爭辯,說一句‘你說這話時紀錄片,那你拍一個試試!’
然后又回到了常用的語句‘評價一部電影冰箱,我還得會制冷不成?’
哎,等《斷片之險途奪寶》之后,你們就知道號稱知乎第一影評人的羅導演的水準了——豆瓣2分!
呂瀟然不太在意差評,只要不是惡意抹黑就行…
而且現在這幫人根本不代表主流觀影群體——繼首日拿下2.2億后,25號再拿1.8億,26號,1.6億,27號、1.8億…
首周末到來,完全沒有任何新片上映…
果然,首周末三天,再拿6億票房,首周七天,累計票房成功破13億!
而且按照口碑、走勢來看,這電影不可能出現大的跌幅!
《地心引力》北美成績也出爐了——上映十天,累計票房接近1.2億美元…
同期海外成績出爐,大部分都是北美同步上映,十天時間,海外報收1.6億美元…
全球來看,十天的票房接近4.5億,已經收回了成本!
而且走勢穩健,至少在11月5號之前,不會有任何攔路虎!
為什么是11月5號?
因為11月5號,《星際穿越》上映…
不過,在此之前,呂瀟然已經通過《地心引力》確定了地位!
電影業遵循殘酷的市場法則,誰決定商業和票房,誰就占據電影業的主流,誰不遵守,誰就被市場淘汰,這是亙古不變、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
更何況《地心引力》是完全按照工業化的部署打造的電影類型。
這么說吧,《地心引力》連續兩次登上了《民人日報》,甚至登上了‘鐘聲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