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真好看,這也是偶像支持的作品,那我就一直看好了!
當然,偶像也可以通過電視劇增大曝光率,提升逼格,吸收更多的粉絲,算是雙贏,不存在誰占誰的便宜。
他對目前這兩位利益共同的伙伴沒有隱瞞,把想法細細說了一遍,最后說道:“我們已經證明觀眾可以接受這種類型的深夜劇了,那現在我覺得可以試一試邀請偶像團體參演,盡量把他們的粉絲轉化為我們的觀眾,這是一次雙贏,他們拒絕的可能性也不大,你們怎么看?”
哪怕效果不好,他也想這么干,能多一個觀眾是一個,只要確定好了目標,他絕對不會讓自己待著不動彈。
村上伊織陷入了沉思,而藤井有馬摸著腦門猶豫道:“這可行嗎?他們的演技……”
雖然聽起來不錯,好像挺有道理的,但他還是有點想反對。
在曰本,作家寫書是被定義成“開啟民智,提升國民素養”,是國民教育家,那電視劇雖然比不上作家有檔次,但逼格也是挺高的,算是國民的“心靈雞湯”——反正不管什么類型的劇,“勵志”往里塞準沒錯!
主角就是個壞蛋,也得是個能勵志,非常頑強的壞蛋!要是個好蛋,那不管是愛情還是事業,頭必須鐵,血必須熱,必須讓觀眾相信頭鐵血熱就能幸福,這才是90年代電視劇該拍出來的效果。
《世奇》劍走偏風就有點出格了,不過是深夜劇,也沒多少人在乎,但這再把一群廉價偶像塞進去,這逼格是不是就降得太厲害了?
而且,偶像那玩意兒,唱歌跳舞都不專業,能有演技嗎?
應該沒有吧,那叫幫沒演技的家伙來參演電視劇,這不是胡鬧嗎?可別偷雞不成蝕把米,把眼前大好的形勢也敗壞掉了!
村上伊織也拿不太準,現在偶像頂多也就參演一下綜藝節目,當成被戲耍的對象,能參演電視劇的還是少,主要是沒那演技水平,業界幾乎沒怎么聽說過類似的事情,那能不能有好效果,誰也說不準。
他們一起沉默了,不贊成也不反對,這讓千原凜人有些無奈了。傳統觀念不好糾正,后世什么貓三狗四的偶像都能給送去拍電影,真的娛樂至死,哪管什么演技,這些人是沒見過。
明明就是娛樂品,你講什么格調,要什么教育意義?
他頭也鐵,繼續勸:“他們是沒演技,但他們可以加快我們滾雪球的速度——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在本季創造奇跡。”
他頓了頓,輕聲嘆道:“也許你們會滿足于這一季4%或者5%的平均收視率,8%甚至10%的最高收視率,但我們已經在做了,為什么不試著做得更好,去沖擊一下最高紀錄?深夜劇的最高收視記錄我已經查過了,17.1%,我們真的有機會破掉它的。”
而村上伊織頭一抬,驚訝道:“破紀錄嗎?那就是……一番?”
藤井有馬也喃喃道:“一番的寶座?這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