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大多數人死后就被草草填個死因,火化了事,許多“非自然死亡”便這么一筆帶過子,比如偽裝殺人、醫療失誤、未知疾病等等,這么多年下來鬼知道里面有多少冤情。
這件事被揭露出來后,輿論頓時一片嘩然,民眾都沒想到自己這么危險,竟然有這么大概率“含冤而死”,很是熱鬧了一陣——所有人都關心自己會不會莫名橫死的,只是熱鬧完了什么也沒解決,曰本的尸檢率還是在發達國家中排倒數第一。
至于劇情方面……
《非自然死亡》的劇情也設計的非常精巧,猛一看,好像是部法醫職業劇,但仔細一看,又好像是部刑偵推理劇,再仔細瞧瞧,還是部社會問題劇,針對了很多當時社會上的弊端,比如高自殺率、校園Q凌、民眾盲從造成的全社會討伐,能說一聲內涵深刻,逼格很高……
千原凜人望著夜空中的幾顆孤星想了一會兒,覺得挺不錯的,但還是有點拿不定主意,畢竟一但決定了,就是近半年的持續努力,這是很大的投入了,不得不慎重。
他下了天橋,繼續往家走,開始思考自己能從《非自然死亡》上弄到什么好處。
收視率方面,就算超不過《半澤直樹》也是同級別的作品,能幫助自己在這個圈子里繼續提升話語權;
獎項方面,有收視率自然就代表著觀眾很喜愛,學院賞有五大作梗不好說,但繁星賞再拿一次問題不大;
那格調方面,這部劇也能算是推理劇,而推理劇,在曰本格調是非常高的——歷史問題造成的,也就是曰本文學史上的“清張G命”。
戰后曰本是個什么社會形態呢?
很混亂,很迷茫,而且因為戰后生活極度困苦窘迫,大批女性被迫當了美國人的“二奶”、“雇傭妻”,但美國人大量開始撤離后,這些女性就被勢棄了,而且她們馬上開始被民眾厭惡,把被美國人統治了十年的怨氣全撒在了她們身上。
這些可憐的女子只能紛紛改名換姓,想盡一切辦法回歸正常生活,或是嫁人,或是經營一家小鋪面,但好不容易有了相對幸福的生活后,過去的污點卻如同烏云罩頂般一步一步追隨而來。
為了保護這難得的正常生活,她們大多選擇了將知道她們屈辱過去的人除掉,這幾乎是維護她們未來安定的唯一方式,一時社會上各種奇葩案子層出不窮。
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松本清張開始創作推理,讓讀者看到的不止是她們的黑暗和殘忍,還有背后的痛苦和掙扎,她們在時代中身不由己的無奈,以及珍惜手上那一點可憐幸福的心情,而這讓讀者不得不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這個動蕩的社會中,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那時代的推理是對社會思想的一種“扶正”,在那個迷茫的年代重新定義了“善”和“惡”,相當于是“國民教師”手中的“教鞭”。
因此,曰本的推理并不是一般人認為的那種“張三殺了李四,咱們來研究一下他是怎么殺的”——那是死神小學生動漫,社會派的推理更注重的是犯罪動機,推理案情重要,但尋找案情背后的善與惡,進行人性反思才是根本。
也因此,哪怕是曰本作家想奠定地位,都得好好寫幾本推理,不然根基不穩,不配當“國民教師”,那做為一名以編劇為主的節目制作人,雖然沒有作家要求那么嚴格,但拍一部成功的推理劇也對未來大有好處,能徹底把“國民教師”這個帽子戴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