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此節杖一出,整個大殿落針可聞,而曹咎更如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嘴唇微動,可嗓子干澀的一個字都吐露不出,最后化為一抹苦笑,顫顫巍巍的就要跌倒,幸有在旁的幾人眼疾手快的攙扶,引起不小的騷動。
而明倫堂中各長老均是覺得熱血沖頂,正要一起上前抗辯。突然有另外一個聲音落下打斷了他們的動作。
“不可!曹師兄一生勤勉任事,勞苦功高。而今卻因小事獲重責,恐難服眾。還請掌教三思,收回成命。”
這是校經堂堂尊呂希夷,他素以交游廣闊、八面玲瓏聞名,是個和稀泥的高手,甚少表態,可這一次卻不容他再沉默下去了。
仁壽堂堂尊楊旻也出列反對,楊氏一族在門中樹大根深,可也有代表領袖人物,也就是楊旻。其雖未至合藥之境,卻已勘破駐形關,鑄就無漏真身,突破道基指日可待。看容貌不過四十上下,年富而力壯,精神飽滿,威嚴迫人,可言辭更甚,竟如刀鋒般劃開了最后一層遮羞布:
“敢問真人,曹師兄所犯何罪,竟至如斯地步?況執節之重,不得已而為之。真人乃門中至尊,我等不敢違逆,至于煉寶之事,事關存亡繼絕,怎敢不附驥尾而行。可我曾聞物極必反,權不可用盡,凡事須得量力而行。還望能顧念同門之誼,格外網開一面。”
四下許多長老,隱晦的對視一番,然后接二連三的跪倒大片,齊聲說道:
“我等附議,曹師兄為諸老之中最長,不該受此峻罰,還望掌教三思。”
眨眼有超過半數之人都為之求情。這大殿中,仁壽、明倫、校經三堂、還有天祿閣,除開隨法、玄都宮外,其余絕大部分都已附議,讓他收回成命。
可這一局面對于劉秉德來說,或許早有預料,其面色絲毫不動,淡然道:
“你們是真的不明白?”
呂希夷面露遲疑,而楊旻臉上依舊木訥的,貌似未聽懂的堅持己見。
劉秉德知道,楊旻這已不是請求,該說的都已說完了,到了他們這一步,道心堅固。認準的事,難以用言語動搖。所以他們說了一大串,其精華全在倒數第二句:
“我曾聞物極必反,權不可用盡……”,
這句話是談判、是交易、還有**裸的威脅。
原來他也曾想過,若門中出現這樣一位人物,能夠融匯捏合分散各堂屬的力量,再加上修為、人品不錯,他就退位讓賢,然后就留絕筆一封,去了卻那胸中未盡之事。
可當這夢寐以求的場景出現時,卻是他無論無何也接受不了的,能讓楊氏最大的牌面,拋開一貫行事的原則,赤膊上陣,可能是他們真的已準備好,或者說在背地里羽翼已豐,可以到明面上來挑戰自己了。
可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