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瑤仔做功課,找來一本她曾經的自傳,好家伙,堪稱口無遮掩的勁爆。
罵自己細節不講究……畫面缺乏電影感……節奏控制也不太強……
而且不會寫劇本,總依賴編劇,一遇到劇本不行就沒轍了。
幾乎都是挑刺,即便是那些拿遍各種大獎,所有人都交口稱贊的作品,在她眼里也是一堆缺點。
導演一般都會把作品當成自己的孩子,愛都愛不過來,尤其是現在的某些導演,別人說一句壞話甚至恨不得親自下場撕。
和他們比起來,她真是太清奇了,無異于是自己對自己的吐槽大會。
電影處女作,也是港島電影新浪潮的開山之作《瘋劫》吐槽:拍到后期,張艾嘉和林子祥查案那幾場戲,突然沒了感覺,不知道自己在拍些什么。
第一次改編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這套戲當然失敗,美術做得不夠細致,兩個主角的戲劇性我又捕捉得不好,所以沒什么好看。
臨時頂替白景瑞導演的《魔都假期》——我沒將個人觀點放進其中,沒什么料。對我來說,這套戲浪費人力、物力同膠片。
講述動作片武師生活的《阿金》——拍攝時間很倉促,因為種種原因限定自己要在七個月內拍完,于是不停催催催,同時又瞎添亂。
海巖改編,當年在內地最火《玉觀音》——過程特別不好,我都是自己帶團隊,這次只是一個受雇的導演,所以事事都要聽別人講,嚴格按照內地的規矩。
其中一個老板提出要用另外的演員來演毛杰,是一個他認識的朋友,臨到開拍才跟我這么說,當時已經確定用霆鋒,夾在中間,很難做,每天都很煩!
就連劉天王,雖然是她一手發掘的,照樣當年主演的《極道追蹤》,直接懟:“我不太喜歡劉凱華,覺得他沒有說服力,有點不妥,但又講不出不妥的地方。”
對舒淇的批評就更具體,主演《幽靈人間》事后說:“對她很失望,本來角色是戲中最好的,但她拍攝狀態很差,可能是因為太忙,拍攝時整天都像是沒睡醒。
要跟她談一談,但最后還是忍了,覺得沒必要跟她吵架,否則吵完架以她的狀態,很有可能會玩失蹤。
甚至《姨媽的后現代生活》里的小馬哥:我對他有一些猶豫,因為不太確定是不是太夸張?
就連斯琴高娃憑借此片獲得香金像影后,她并不覺得演出稱得上完美:我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因為她跟小孩之間那部分戲有點太緊張,應該放松點的。”
這種梗比比皆是……
自己看完嚇一跳!
當時不太明白,拍的時候總是著急,總是將就,總是輕易放過,然后拍完又覺得全是問題?
既然事后吹毛求疵,當初干嘛不仔細一點呢?
直到見面聊天才有點明白,這就是她的性格,片如其人,若有一天她在這方面執著起來,說不定那一貫的人文關懷和寬容胸襟也煙消云散,更加得不償失。
因為她是寬容的人,寬容不僅體現在作品的內涵上,也體現在拍戲的過程中,這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有得必有失。
至于事后她喜歡給作品挑刺,指出演員的問題,也不意味著她不寬容,因為她在挑完刺后,總會把問題都攬到自己頭上,責任都由自己來扛。
連外界普遍贊美善于調教演員的優點,也被她自我否定,就是這么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