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血球,李小賢不是第一次見到。
在脫變為荒獸之前,他也是被這種樣子的血球包裹住過。
血球相當于蠶繭。
俗話說,破繭化蝶。
等血球破開之時,大猩猩們,還有壯壯和花花都會脫變成為荒獸。
對于這種結果,李小賢當然是十分欣喜,更多的是意外。
只要一切順利,它們一定能夠脫變的荒獸。
荒獸所帶的變化是巨大的,不僅僅是力量的增加,戰力的提升。
最終要的還是智商得到提高,能達到跟人類同等的地步。
按照李小賢的劇本,讓大猩猩們吃熟食,學習猩猩語,然后修煉《大荒決》,最后成為荒獸。
想不到,突如其來的一場白霧,提前開始了進化。
李小賢能不高興,能不激動嗎?
如今它們正處于脫變關鍵期,需要一個平穩,安靜的環境,李小賢充當起了守護的任務。
如今,白霧還沒有散去,其中的炁還是分外濃郁,李小賢本不想浪費這種極佳的修煉環境。
可一看到鏟斗內的一堆鐵礦石,不把它們都解決了,心就癢癢。
先前,李小賢就把連弩車大體的結構,拼湊的七七八八,就差幾個核心部件沒有完成。
現在時間多,材料到位,荒力又充足,正好可以拿出來制作。
饅頭窯的實驗室已有十天沒有開啟,一打開,滿房間的塵埃亂飛。
李小賢打了好幾個噴嚏才停止。
半成品的連弩車依靠在實驗室一角,整體高約有一米,下方有四個木輪子,就像小推車,移動起來很方便。
連弩車的發射主體為一個長方體,其表面分布許多著大小相同的小洞。
這些是小洞用來裝弩箭。
每一層的小洞數有三個,共有四層。
所以,在理想狀態下,一次性可以發射十二枚箭矢。
如果換箭的速度夠快,一分鐘射出六十箭不成問題。
隨后,李小賢把連弩車推到領地空地。
現在的連弩車主要缺少發射裝置。
這是連弩車的核心。
李小賢在設計之初,發射裝置為弓弦。
弓弦拉滿彈射所產生的彈力,不僅使弩箭射出,還能帶動弩車內部齒輪的滾動。
在弩車下方有一個隱藏的腳踏板,當齒輪運作起來時,踏板會伸出。
就像腳踏型的垃圾桶一樣,里面有滑輪組,弩車操作者只要輕輕一踩,弓弦就會回到拉滿弓的位置。
這便是李小賢所設計連弩車的工作原理。
墨家機關術早已失傳,李小賢他自己也不能百分百的肯定這種方式是正確的。
前一世他實驗過,這種方式確實能夠實現連弩的效果。
但是現在,有煉成術和荒力充足的情況下,他要對連弩車進行改良。
先是發射裝置。
李小賢覺得可以安裝一個發條彈簧。
當發條緊鎖時,能量會積聚其中,這樣就可以利用其彈力松開而產生動力,來帶動齒輪轉動。
從而實現連弩車的連射效果。
當然,普通的發條肯扭緊所產生的力,不足以驅動連弩車工作。
所以,發條的物理性能一定要足夠優秀。
除了發射裝置,箭矢的安裝也要改良。
之前,是十二支箭矢射出后,需要人工重新安裝才能進行下一輪發射。
現在,李小賢想在弩車主體上增加一個箭夾。
當第一輪箭矢射掉后,箭夾內的箭矢,可以自動填充到發射通道中。
想法雖好,但不知道有沒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