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這是為你好,還是害了你。”方浩看著這個美麗的背影,心中有些觸動。
科學家不同于普通人,具有普通人若不具備的素質,那就是細心、專注、努力、堅持,會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現代社會的方浩雖然不是這種高深研究的科學家,但也是一名戰斗在產業的一線工程師,了解不少科學上的事情。
他和不少的工程師和專家合作過,雖然一直是打醬油的小角色,但是也明顯感覺到不同的人才層次只見有很大的不同。
國內的科學家集中在重點研究所,但是國外的科學家大部分集中在企業,綜合實力上來說,國外的科學家實力更強,因為他們是經過了優勝劣汰留下的精英,而國內的科學家大部分是一種政治編制。
總體說來,普通人配不上科學家這個稱呼,只有行業專家級別的才夠資格稱為科學家,因為普通人并不能自成一家,可以稱為工程師,科學家的后備軍。
一種是普通的工程師,一般都比較浮躁,喜歡逃避問題,不愿意對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往往工作幾年就覺得自己很厲害了,什么都懂了,然后飄了,實際上水平根本不高,這種人很難成事。
一種是資深工程師,并不是誰都能成為資深工程師,他們必須精通一個行業,他們習慣于長久地待在一個領域,工作起來非常有條理,做一件事有始有終,慢慢地積累自己的知識體系。
一種是專家級別的人物,也就是科學家級別的人物,這種人不但學識淵博,而且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將學習融入了生活中,這就是科學家的素養。
在專業上取得多大進步,很多時候取決于科學家的素養,包括做事的態度,做事的方法,做事的思維。
如果擁有科學家的素養,成為引領行業的專家只是遲早的事情,但擁有這種素質的人很少。
在科里文明的歷史中,唯一有價值的僅僅只有科學研究工作,包括自然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文化科學研究,狹義上來說,社會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錢,廣義上來說,社會的一切活動都是為科學研究服務。
千年以后,只有研究成果才能永久地留下痕跡,成為社會真正的財富。
經過了上百年的發展,科學研究院已經成了一片優美的產業園區,擁有完備的產業鏈,雖然很多是作坊式小規模,但確是實實在在的產業,是科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走在研究院中,方浩看著自己一手創建的產業鏈,心中很有成就感。
世界是多變的,這個世界有多少人能夠堅持自己的初衷呢?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經歷無數年的風風雨雨,科學研究院原來跟著方浩的人不斷流失,很多人進入了修煉領域,成了修煉上的天才,因為他們把科學的創造性思維放到了修煉上面。
雖然如此,但也有一百多人跟著方浩幾百年,方浩將電腦中所有的知識都教給了他們,能夠堅持下來的人都已經成了一行業的專家。
這一百多人是一支很可怕的科研力量,核彈和計算機就是這個團隊建立起來的。
他們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專業都超過了方浩這個科技啟蒙者,可以想象,一旦部落的人力充足之后,這些人將會爆發出何等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