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手工制造電子元件,什么時候才能發展到互聯網時代啊!”走在實驗室里面,方浩不由嘆息。
現代社會的技術體系包括四大領域,領域包羅萬象。
第一就是電力系統,包括水電、核電、風電、火電、太陽能。
第二就是發動機,包括蒸汽發動機,燃油發動機,電力發動機,航空發動機,以及離子發動機。
第三就是通信,包括芯片,網絡,衛星等等。
第四就是材料,包括有機材料,無機材料,金屬材料,復合材料等等。
而這些系統的功能都是建立在芯片的基礎上發展的,紅石城目前的芯片發展水平還停留在最原始階段。
不但如此,計算機系統的指令集也還沒有完善,最要命的就是紅石城沒有外界壓力,技術的發展速度很慢。
在地球上,因為生存空間的壓力,很多人都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所以他們努力發展科技賺錢,科技日新月異。
但是在洪荒就不同了,很多人因為修煉可以吸收靈氣,靈氣可以給身體提供能量,一年吃幾次飯就可以了。
衣食無憂之后,人們沒有動力去干科學研究這種辛苦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有生物惰性,能躺著絕不站著。
所以紅石城十幾萬人口僅僅有幾千人進行科研,剩下的每天當神仙打坐練氣,日子過得好不悠閑,洪荒生靈的資質太好了,稍微修煉一下就能達到很高的境界。
那些修煉資質差的人才是我最需要的,或許這就是圣人要破壞洪荒修煉體系的原因,方浩心中升起了一絲明悟。
尤其是在宇宙星空時代,各個生命星球靈氣稀薄,修真煉器成了不可能,所以人們不得不發展科技。
方浩搖搖頭,抹除了腦海中不好的想法,結合自己看到的產業狀態,開始撰寫半導體發展計劃書。
半導體是從手工制造到機器自動化慢慢發展的,在地球歷史上,光是半導體原理就耗費了113年的時間,從1833年到1947年,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且想要發展出芯片,需要在機械方面有重大突破,機械的加工精度要達到原子級別,包括16種機械設備。
1、光刻機,在硅片表面涂上光刻膠,然后用一個類似底片一樣的東西蓋在涂了光刻膠的硅片上,然后進行光照,讓光刻膠定型,把器件或電路結構臨時復制到硅片上,不過紅石半導體實驗室如今采用手工制造。
而光刻機是自動制造,操作的精度是納米級別,涵蓋的技術非常高,所需要的加工精度需要納米級水平,也就是原子級別,30個原子排列一條線就是一納米。
2、等離子體刻蝕機,也就是手工制程中的真空擴散工序,將光蝕好的硅片和擴散材料放進真空容器中,在外部能量作用下讓擴散材料形成等離子體,讓等離子體中的一部分與光刻膠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可揮發產物,讓等離子體中的另一部分在電場中的作用下加速,轟擊在硅片上面的部分光刻膠上,實現硅片表面的定向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