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統研究完成之后,方浩就把爛攤子交給了別人,里面有太多的內容去發展成熟,需要的是時間。
關于操作系統的發展,現代地球也是耗費了幾十年時間的發展底層邏輯,直到C語言成熟之后,操作系統才快速發展。
據方浩估計,這里也需要一二十年時間的技術積累才能發展出來和C語言類似的語言,然后才能發展出來操作系統,方浩自然不能陪著他們二十年,這是一個非常幸苦的差事,而且就算把操作系統研究出來,想要普及開來也不是那么簡單。
因為偷懶,他的心思移到了網絡研究上面,如何讓兩臺計算機進行網絡通信,這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
眾所周知,現代地球上的網絡技術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了,圍繞著網絡通信產生了很多的技術,都是那些專家的心血積累,整個世界有上百萬研究員都在研究通信技術。
方浩對于通信技術懂得不是太多,但是他一個先行者做通信行業奠基人還是可以的,和操作系統一樣,給大家發展出一個初始的模型,然后讓別人按照初始模型的原理進行研究,逐步將通信行業發展起來。
現代通信理論由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提出,他是美國數學家,是信息論的創始人。
克勞德·香農的貢獻是以香農三定理為基礎的信息論,信息論在電子行業的地位就如同牛頓力學體系在經典物理學中的地位一般,移動互聯網、各種軟件甚至人工智能,無不以香農的信息論為基石。
香農三大定理說明了通信的規律。
香農第一定理:可變長無失真信源編碼定理。
香農第二定理:有噪信道編碼定理。
香農第三定理:有損信源編碼定理。
因為它的重要性,方浩就必須復制克勞德·香農的理論,用數學把信息論推導出來,然后發表到紅石城的雜志上面,推動信息科學的發展。
話說克勞德·香農是怎么提出信息論的,這是一個曲折的過程,所以方浩的研究過程也是曲折的,他頭大如斗。
網絡通信的研究,簡單來說就是把布爾代數的“真”與“假”和電路系統的“開”與“關”對應起來,并用1和0表示,然后于用布爾代數分析并優化開關電路,這就是信息論。
實質上是把電路和數學聯系起來的一種學科,研究信息的產生、獲取、變換、傳輸、存貯、處理識別及利用,研究信道的容量、消息的編碼與調制,噪聲與濾波的理論等等,語義信息、有效信息和模糊信息等方面的問題。
狹義信息論以編碼理論為中心,主要研究信息系統模型、信息的度量、信息容量、編碼理論及噪聲理論等。
廣義信息論也就是地球的現代信息科學,主要研究計算機處理,比如文字的處理、圖像識別、機器學習理論及其各種應用。
“網絡通信不愧是最復雜的學科,還好我剛來洪荒把資料抄下來了,要不然再給我一百年時間我也弄不出來研究成果。”從儲物空間拿出來以前抄寫的資料,方浩不由慶幸,還好以前沒有偷懶,否則自己就要看著計算機發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