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進洶涌的春運潮,一身風塵,回家第一句話,你會說什么?
某個論壇的這個帖子在幾天內引起了幾萬人回帖。
最后“爸,媽,我回來了!”榮登第一。
兩周之前,春運正式拉開序幕。無數的中國人不是在回家的路上,就是在準備回家的路上。一個月中八億人次的大遷徙,也的確讓很多外國人難以想象,無法理解為什么每年中國有數億人徹夜排隊,經歷大規模的遷徙,花著數倍的價錢從黃牛手中買下高價票,再忍受著火車的擁擠,風雨無阻,就為了那短短數日的親人相聚。
其實這簡簡單單卻讓人淚如雨下的一句話,就是答案。造成這大遷徙的原因無非是渴望親情,思念家鄉。雖然只在春節的時候這種情感才會發揮地毫無保留,可是這也正是隱藏在每一個中國人內心的最深處的情感。
而這種情感讓我們忍受了火車站通宵排隊,或者電腦前通宵刷票。忍受黃牛的坐地起價,哪怕是站票,也絲毫不猶豫的買了下來,也忍受了不停轉火車,汽車,甚至摩托車的艱辛。
無論過程怎樣曲折,無論路途如何窘迫,只要看見家鄉,只要看見親人說一句:爸,媽,我回來了。一切都不再重要了。
這一句話包含著多少辛酸和苦楚,但同時也正因為這一句話,之前任何的苦也隨之煙消云散了。因為已經回家了,家里的溫暖已經釋懷了一切,什么委屈都可以消失了。
中國人的思鄉情結是很重的,就如“落葉歸根”,客居他鄉的人,終要回到本鄉,即使人死了,也要葬在自己的家鄉。
余瀟作為學生,自然沒有這樣的煩惱,可是有許多人在這春節相聚的日子,還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由于深圳禁止燃放煙花,可還是有些人偷偷放了鞭炮,或許這鞭炮聲才讓人感覺有了些年味。
大人歡呼著,小孩尖叫著,街上到處喜氣洋洋的景色。余瀟還依稀記得**歲那年的除夕夜,放學后兩三個人在門前的大水坑旁玩跳遠,剛洗完澡立刻又大汗淋漓了。
父母在外面忙活著,孫玉芳嫌棄余瀟越幫越忙,他就只好坐在了屋子里。
“春節快樂!你別又窩在家里不出來了。”是嚴晨發來的信息。
余瀟回道:“同樂同樂!知道了知道了,去北京之前一定再見你一面。”
“新年快樂啊余瀟,什么時候約波球啊?”陳天凱發來了信息。
余瀟回道:“哈哈,體委春節快樂,好啊,前幾天還說找你去石廈籃球場打球呢。”
劉思琪也給他發來了信息:“余瀟你在干嘛呢?有沒有想我呀,嘿嘿嘿。”
余瀟笑道:“劉同學,新年快樂喲!”
接著他又和宿舍的三個人在QQ群里互相調侃。
楊子萌道:“余瀟,聽說你在深圳穿著短袖啊,是不是真的啊?那么夸張嗎?”
余瀟道:“那你怎么不說顧楓現在已經在黃金海岸的沙灘上曬著太陽呢。”
顧楓道:“還是馮浩順應時節,正在哈爾濱的冰雪大世界里感受冰雪天地。”
馮浩道:“那也不如楊子萌接地氣啊,正在拿大蔥蘸著麻醬。”
楊子萌道:“你怎么不說我在吃青島大蝦呢?”
余瀟道:“吃不吃青島大蝦我不知道,但是青島啤酒你肯定是會喝的。”
馮浩笑道:“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