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和李金鳳兩人低估了生物波傳感器的研究難度,關鍵的地方在于,鳥類的生物波強度也實在是太低了,即使它們已經發生了異變,生物波強度已經大大的增強了。
遇到困難李杰本來想走個捷徑,用紅外傳感器來代替生物波傳感器,結果是紅外傳感器只能晚上使用,白天的話雜波大大無法有效的分辨距離。
最后的解決辦法是增大傳感器的面積,并且集成排列更多的傳感器,最后才達到了設計的要求。而成品的鳥類探測器,安裝在一根高五米的桿子上,大體的形裝是環繞頂端一圈被設計成寬二十厘米的環形傳感器。
有點類似于做成環形的相控陣雷達。
而且這種傳感器屬于主動式的傳感器,何為主動式的傳感器?因為它可以發射出一種特殊波段的穩定電磁波,這種波段的電磁波對于鳥類散發的生物波特別的敏感,覆蓋范圍可達五公里。
在它的覆蓋范圍內,任何鳥類只要闖進來,都會讓它穩定性發生擾動,進而被探測器探測到。只要鳥類進入到設定的警戒范圍內,它就會向驅鳥器發出信號,進而可以讓面對鳥類的驅鳥器工作。
“其實它就是生物雷達吧!我們只想要一個傳感器啊,怎么最后成了雷達?它的能源怎么解決?村里的供電雖然不緊張,但架設一條專用輸電線幾乎是不可能的了!”看著最后完工的作品,李金鳳陷入了深深的懷疑。
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解決方案,因為傳感器的探測范圍小,那就把傳感器安裝在警戒線上,只要它探測到鳥類,立即高后方報警,驅鳥器就可以工作了。
但這種辦法算下來還不如生物雷達方便,生物雷達只需要在關鍵的地方架起來就可以滿足所有的警戒需求,李杰已經計算過了,只需要架設三臺生物雷達,就可以所有的農田保護起來。
使用傳感器的話,最少需要安裝一千枚以上,才可以滿足需求,這還不算復雜的接收端設計,在如今的環境下,越簡單的東西越好用。
“另外一個問題,控制程序問題!”說起這個,李金鳳再次頭痛起來了,生物雷達好嗎?好!但是它設計制造出來容易,想要使用就很麻煩大了。
生物雷達強大是強大,發揮作用也需要一套控制系統來讓它運行,要不然它也只能做為擺設,不能有效的從雷達傳回來的數據里分析出數據,要它有何用?警報總不可能一直在響吧。
實驗室儲備的芯片還是夠用的,問題是寫一套控制程序就觸及李杰和李金鳳兩人的痛點了。
最簡單的來講,生物雷達也需要對探測到的目標進行分析,收到預設的信號后就要發出警報信息,從而啟動驅鳥器,就算是這個功能它需要的程序也不是簡單的。
兩人用了五天的時間就把生物雷達設計并造了出來,但為它編寫了一套最簡單的控制程序,兩人用了六天,這真是一個令人悲傷的故事。
當生物雷達測試并達到使用要求時,光伏電池也測試完成。于是三架生物雷達的能源問題也解決了,太陽能電池板也裝上在了生物雷達上。
村長的臉上終于露出笑容后,至于推廣的問題?不存在,其他地方的驅鳥器還在使用手搖式的呢。村里的問題解決后,李杰和李金鳳兩人也返回實驗室進行總結。
“電磁符是個好東西!要不是它,我們根本就無法完成生物雷達的研究,不直觀的看到敏感材料對生物波的反應,我們就無法快速的設計出合用的傳感器,也就無法設計出雷達。”李金鳳首先發表了意見。
李杰同樣體驗到了電磁符的強大威力。
能力發動之后,整個世界如同換了個樣,配合上重力符形成的重力透鏡,微觀世界也展示出了它的真容,這對于研究來講,那就掛上加掛,半月不到就可以讓生物雷達從無到有并且投使用,電磁符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