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修一條十公里長的人工河?為客觀條件限制李杰和李金鳳無奈妥協的設計而已。
整條奮馬河,就沒有落差超過百米的地方,建國以來修建的水庫,基本上都是為了滿足蓄水,灌溉等需求,無一用于發電。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不是沒落差嗎?那我就造出落差來!李杰和李金鳳都有重力符,人工落差的實現就著落在重力符上了。
十公里的人工河,前三公里屬于蓄水區,前高后底,最深入達三十米,兼備沉淀泥沙和攔截雜物的作用,后五公里才是水流加速區,深度固定,水流經過五公里的十個加速區的加速之后,其流速已經是三峽水壩的三倍。
水流加速區結構為一個直徑七十米的外管道,內層三層六道二十米直徑的管道分布在中軸線上,呈金字塔形分布。十個加速區像是套箍在外管道上,從效果圖上看就像是一個長長的炮管。
如此長度的人工河,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可以讓水流循環使用起來。經由發電機出來的水流,經過特殊設計,可以經由斜度為15度寬為三十米的河道流回蓄水河道。不使用循環方案,奮馬河的水流量根本不夠發電所需。
同時,這三十米的河道,一端還聯結到了大河,預防奮馬出現河斷流,可以從大河里緊急調水。
這個設計的意圖,是解決奮馬河徑流量不大的問題。就算是奮馬河的流量已經恢復到了古代的水平,但它的流量水平還是比不上大江大河,只能通過設計彌補固有缺陷了。
水電站所用的發電機也得專門設計,這部分的問題好解決,因此李杰把它放到后面。
再經過幾天的修改之后,李杰就把水電站的方案報到縣里。水電站的設目報上去后,沒有一段時間的討論不可能有結果的,于是他就和李金鳳兩人專心的研究芯片項目。
讓李杰沒有想到的是,林秘書三天后就上門了,帶隊的還不是他,而是縣里的兩位大佬全部來了。
“李杰,我們這次來呢,就是想確認下,你的方案里所確定的數量。好家伙,達到三峽水電站三倍的裝機容量,如果你們不是放衛星,而是真能達到,那我們國家恢復末日前的供電水平就再也不是夢了。
你的設計完全改變了人類水力發電依賴地形的問題,在平原地區也可以修建水力發電站,這完全可以改變歷史啊!火力發電完全有可能被淘汰!
這種大事,我們必須在當面確認一下!”
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為一千多億度電,李杰的設計方案如果可以實現,那縣里建設的這個水電站一年的發電量會達到三千多億度電,縣里一年的用電量才多少?供應整個省的用電都沒有問題!
回答問題當然得李杰出馬,李金鳳還鎮不住場子,“各位領導,首先我要說的是,我們設計出來的方案是可行的,我和金鳳已經做過初步的實驗。
實驗室就有一段十米長的實驗區,一會大家可以看一看。接下來,我給大家講一下,為什么這個方案可以實現。
方案實現的主要依據,是我和金鳳深度挖掘了自身的能力,金鳳的能力是重力控制。大自然的河流所具有的落差來由是地形,深究起來是因為重力實現,因為大落差的存在,所以河流有了大的重力勢能。
從本質上來講,我們的方案也是讓河流具有發電所需的重力勢能。能實現這個目的的就得靠重力控制能力,我們人為的改變了人工河局部的重力方向,加上特殊的渦輪設計,從而實現了方案中水電站水流重力勢能的要求。
打一個大家容易理解的比方,大家可以看作我們建了一個落差在一千米的水壩。”
解釋到這個地步就可以了,李杰不認為他繼續深入的講解重力符是怎么起作用,在場的人可以理解。
就算是如此,也不代表著在場的人就可以完全理解李杰此時所講的內容,很顯然他們來之前就準備了很多的問題,林秘書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問出了第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