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直播間都看了,總計兩千多萬觀眾!大家不用上學上班的嗎?】
將說明書插回卡口內,陳宇撫摸了幾下圓柱體光滑的表面,整理半晌措辭,開口道:“這個產品,很難一句兩句話說明白。因為它牽扯了許多有關天文、化學、物理、航空與航天方面的知識。”
“沒錯,這是一款航空航天產品。一款在2020年,都沒人去暢想過的產品。之前所有科技,即使現代造不出來,也曾有科學家、家、或是各種文化作品中描述過。各別科技還有理論支持。”
“但它。”陳宇拍了拍圓柱體:“在人類歷史中是空白的。至少,我還沒聽說過有誰、或者有哪部文化作品出現過它的影子。”
話音微頓,陳宇挺直腰板,在腦海里回憶這幾個星期以來學習的知識,朗聲道:“開箱環節已經結束,接下來進入說明介紹。我盡量用簡潔的語言,為大家介紹這款產品的神奇與荒謬之處。”
“首先,人類想要進入太空,目前只有區區兩種方式。”
“一、火箭推動。二、航空飛機。其中后者也需要火箭的推動。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人類進入太空,只能火箭推動這一條路。”
“但由于火箭推動的高成本,科學界一直想要找到一個更有效率的方法。其中最著名的,可行性最高的,便是太空電梯。”
說著,陳宇伸出一根手指:“那為了介紹太空電梯,就不得不提及一個人物。毛國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對于這個名字,直播間的觀眾們可能不了解。但他稱號,你們一定聽說過。”
“他被尊稱為宇航之父!”
“那句: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會永遠留在搖籃之中。也是這位大神所說的。”
“這位耳聾的神仙,生于連飛機都沒有的1857年。但就在那個時代,在人類還沒有研究怎樣升空時,他便開始研究怎么上天,怎么飛到太空,進入宇宙。”
“他看到扎破的氣球會被氣流吹動,明白了反作用力,立馬創造了噴氣式火箭原理,并完成了體系的公式與計算。其中一個公式也是以他命名的,叫做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
“V=V0×Ln(m0/m1)。”
“這個火箭速度公式推導很容易,只要用一點點微積分就能算出來。我就不在這種簡單的問題上耽擱了。”
【啊!是大佬!我的眼睛!】
【秀!】
【我感受到了來自智者的嘲諷。】
【媽媽問我問什么要跳進馬桶里看視頻……】
【文科生表示你語法有錯誤。(微笑)】
扶正面具,陳宇繼續道:“按照公式,想要上天,噴氣速度就要大,因此m0/m1這個質量比也要大。m0是火箭原本的質量,m1是噴氣之后剩余的質量。兩者之間的‘比’要大,說明什么?”
【不知道。】
【不知道+1。】
【每句話都能聽得懂,卻完全聽不懂。】
【都明白,又完全不明白……】
【牛逼牛逼……】
停頓片刻,陳宇微笑:“說明燃料的質量要更大。所以,火箭絕大部分的質量,大多都是燃料。直到如今也沒有改變。這也是太空作業高成本的主要原因,太浪費了。”
“而完成噴氣式火箭原理后,這位神仙更進一步,指定了液態燃料,接著創立了多級火箭原理……直到他完成這一系列偉業,人類連飛機都不知怎么造。”
“可能有觀眾要問,他與天空電梯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要著重介紹他?”
“因為,太空電梯也是這個神仙提出的,并完成了所有的理論與演算,包括材料的結構強度、太空電梯的高度、配重比、3.6萬公里平衡點等等。只要其中的材料達到標準,人類就能捋著宇航之父的遺產,直接造出太空電梯。”
“這不是妄想!2019年,日國和華夏先后造出了合格的材料,已經開始太空電梯建造計劃,最多2050年,項目就會完全啟動,大家有生之年絕對看得見。”
“但……”
陳宇伸手,輕拍圓柱體的表面:“有了這個東西,太空電梯計劃就可以放棄了。不需要2050年,以人類目前的科技,就有建造這款產品的基礎。”
“唯一限制它誕生時間的,就是科學界的腦洞。”
“它的名字叫……”
“地球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