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她又將陳三珂和哈士奇都拍倒,雙手叉腰洋洋得意。
“我小桃紅的穩,才是真正的穩啊……”
……
同時間。
浮空城堡,校長塔書房。
陳宇語氣凝重的為觀眾講解有關“塔比星”的一切。
“眾所周知,一顆恒星如果有行星圍繞其旋轉,那么當行星‘擋’在恒星前,就會造成恒星的光度下降。這種現象叫做凌日。現代天文學家,就是通過凌日法來獲得其他恒星系統內有沒有行星、有幾顆行星、行星的質量是多少之類的信息。”
“但通常情況下,這種光度下降,只在1%左右,甚至會更小。”
“而奇怪的時,KIC8462852,即塔比星,光度下降最多高達22%!這已經完全超乎了常理。在人類現有的恒星系統模型內,如此劇烈的光度下降僅憑恒星自己是不可能發生的。”
“所以,2011年后,天文界對此有一些比較權威的假說解釋。”
翻開第七頁,陳宇將報刊內的文字展示在鏡頭前:“第一,云氣假說。排除設備或數據的問題后,《皇家天文學會月報》認為,塔比星的光度下降,可能是受到周圍恒星的重力影響,導致塔比星的奧爾特云內大量彗星朝該星墜落,蒸發的彗星云氣塵埃遮擋了恒星。”
“支持這個假說的證據是,在塔比星885個天文單位外,確實有一顆紅矮星的存在,距離很近,有能力影響塔比星的奧爾特云區域內彗星。”
“可緊接著,2016年兩家華夏的天文機構經過計算,便排除了這一假說。因為塔比星的彗星云氣被重力擾動后,是以橢圓形軌道環繞恒星的。也沒有足夠質量造成22%的亮度下降。”
話音微頓,給觀眾們十秒緩沖時間,陳宇翻開第八頁,繼續道:“第二,行星碰撞假說。圍繞塔比星的幾個行星發生碰撞,產生了溫暖的塵埃,遮擋了光亮。但行星之間的碰撞會發出強烈紅外線光!而天文界通過高分辨率的光譜儀、和東班牙的北歐光學望遠鏡,進行了長達數年的光譜能量分布分析,卻沒有觀察到任何超量的紅外線能量。”
“行星碰撞假說,不攻自破。”
“除了兩者之外,還有許多可能性更低的其他解釋。比如儀器資料出錯、易變的Be星、宇宙塵、伴星、具備原行星盤等等。”
“每一種假說,都有許多證據證明它們的錯誤。”
放下報刊,陳宇目視鏡頭,語氣越發低沉:“唯有一種看似荒謬,卻無懈可擊的說法,能解釋塔比星的亮度下降。從2015年開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天文學家傾向這一看法。不是因為找到了證據,而是其他所有假說全部宣告錯誤。”
“正如福爾摩斯所言,排除了所有不可能,剩下的那個即使再不可思議,也是事實。”
“這說法便是——文明造物假說!”
【臥槽!】
【別鬧了……】
【怎么感覺跟鬧玩一樣?】
【業界有不少人真的這么認為,我就是其中一個。你們可能不了解,各國官方和天文界對這顆恒星的關注程度相當高!】
【還是有些沒懂。有外星人的意思嗎?能過來嗎?!】
【不會是戴森球吧?這玩意其實很智障啊……】
【一千四百多光年,已經很近了。】
【細思極恐。】
【消滅人類暴政!世界屬于塔比星!】
等待彈幕潮略有消退,陳宇重新抬起《文明閃耀時刻》包括,翻開第十頁,指著一個白人男性的照片,語速加快:“很多天文學家贊同文明造物的假說,但這個人,是最先發表相關專業論文的。他就是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杰森·萊特(Jasht),現在仍然活躍。在那篇論文中,明確假說了塔比星的光度變化很有可能是由于外星文明建造的巨型結構導致。比如……”
“戴森球。”
合攏報刊,陳宇站起身,張開雙臂:“杰森·萊特此時應該也在看我的直播,恭喜你,還有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你們的推理,有一半是正確的。”
“塔比星非周期性的亮度變化,確實是由某種智慧生命制作的巨型結構所導致的。”
“接下來,我會為拋出一系列無可爭議的證據,包括2019年的幾個新發現,證明你們的觀點。”
“而之所以說你們的推理有一半正確……”
走出鏡頭,陳宇拿過旁邊裝有二十二世紀天文望遠鏡的快遞箱:“是因為,這個巨型結構并不是所謂的戴森球。”
“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