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市民這邊只有四百來人搬走。除了少年之外,其他不是工作最勞累的工人,就是沒什么工作的婦女。
去曙光城的蛇民就多了,河岸城外的蛇民營地空了大半,總計一千一百名蛇民愿意去曙光城,留下來的只有五百多人。
河岸城全城動員起來,除了兩部蒸汽車,各種狗拉雪橇也都開動,將總數一千六百的移民運往北面的曙光城,再從曙光城運回糧食和酒。路程只有四五十公里,不算太遙遠,蒸汽車一天可以來回三趟,狗拉雪橇也能跑個來回。
回程的路上,瓊恩展開圖紙,繼續琢磨曙光城的規劃。
規劃中的曙光城會采取分區化的方式,不再設立中央蒸汽核心爐,避免一座核心爐出事,整座城市完蛋的風險。
居民區、管理區、生產制造區……每個區彼此獨立,各有一座核心爐,新的核心爐會小很多,設計和制造難度低了很多,由曙光城自己制造。
這趟回來不僅接走了人,還從河岸城的倉庫里帶走了大量工具、圖紙、零件還有材料,就是用來建造新式核心爐的。
這段時間克勞爾一直留在河岸城,他已經將瓊恩做出的設想變成了完整的圖紙,也就是河岸城蒸汽核心爐的改進方案。有了這個基礎,設計小型化的核心爐,對克勞爾來說是游刃有余。
昨天也有人質疑小型化核心爐的蒸汽量不足,難以抵御抵御大寒潮下的可怕低溫。
瓊恩拿出了另一個辦法,那就是把河岸城貴族區用的那種供暖裝置,用到家家戶戶,每一間屋子里。
“蒸汽核心爐燒出的蒸汽全都揮發到空氣里,很快就會被風吹走,太浪費了,要完全利用核心爐的熱量,我們必須改變城市的樣子。”
“在那之前,供暖得另外想辦法,如果空間小的話,我們完全不必用到蒸汽,只需要燒開水,用熱水的溫度就能供暖。”
“貴族區就是那么做的,他們把核心爐的蒸汽混進水里,原來是想有隨時都能用的熱水,后來發現這樣的熱水可以取暖。”
“是啊,他們的管道是精心打造的,很費功夫。不過我們有鉚接工藝了啊,而且換成粗鐵管的話,我們可以大量鑄造。”
大家被說服了,如果瓊恩說的這些設計能變成現實,曙光城不僅比河岸城更暖和,耗煤也更少,煤霧自然也更淡。
于是在瓊恩的規劃圖上,曙光城是一個個圓形的區域拼接而成的。每個區域的半徑大約有百米,中心是核心爐,最里一層是分別是工坊、研究所、倉庫、商鋪或者物資分配地,然后是禮堂、學校之類的公共設施,接著就是住房。
把住房建造成三層高的話,每個區域周圍的一圈住房就能分出上千間十來平米的房間,足夠住下曙光城的所有人了。
但這是不分家庭,每個房間至少住兩人,還不考慮其他生活起居需要的集體宿舍,只能當做臨時過渡用。計劃在大寒潮來臨前趕工建成,之后再慢慢擴建其他區域。
等各個區域建成后,曙光城就能永遠杜絕希望城,乃至河岸城這種圍繞著一座巨大核心爐鋪開的隱患。就算蒸汽核心爐炸掉,也只會波及一個區域,何況每個區域的核心爐比現有的核心爐小得多,畢竟不再靠核心爐維持城市溫度,而是由分布在各座建筑旁邊,相當安全的開會鍋爐來供暖。
瓊恩正想得入神,蒸汽之神發言了:“規劃需要調整,你們還面臨著未知的威脅,需要騰出手來進行另一項任務。”
領到這個任務,瓊恩抽了口涼氣。
“建造一艘速度足夠快的蒸汽飛艇,探索整個世界?”